【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知道提高健康水平的措施;
3、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4、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了解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
5、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6、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7、了解免疫功能。
二. 重点、难点:
健康的含义,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三. 教学过程: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
即健康的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1、生理健康--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既身体无疾病。
生理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
重要性:只有生理健康,人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工作。
思考:如何确保生理健康?
要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有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
2、心理健康——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3、社会关系健康——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社会关系是指:
(1)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3)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4)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的情况。
思考: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的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讨论:
1、哪些因素会使人不健康?
回答: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空气污染、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和发育不良,吸烟、酗酒、吸毒、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等等。
归纳不健康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生活方式因素;3)环境因素;4)保健设施因素。
2、提高健康水平的措施:1)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锻炼身体,心情愉快,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待人处事宽厚大度,经常与人交流感情,尊重他人,经常帮助他人等。
3、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来自细菌的威胁
1、什么是细菌:
①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④种类:杆菌、球菌、螺旋菌
2、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
①有些细菌能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
②有些细菌不侵入细胞内,但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3、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疾病 |
性质 |
致病细菌 |
主要感染途径 |
细菌性痢疾 |
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
痢疾杆菌 |
饮食传播 |
肺结核 |
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
结核杆菌 |
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尘埃 |
破伤风 |
体表急性疾病 |
破伤风杆菌 |
细菌透过皮肤表面的伤口入侵人体,产生毒素破坏神经系统 |
霍乱 |
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
霍乱弧菌 |
水、食物、苍蝇传播 |
淋病 |
性传播疾病 |
淋病双球菌 |
性接触 |
4、炭疽杆菌对人的危害
1)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草食动物身上,亦可感染人类。
2)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三种途径:
①因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人的肠炭疽---饮食传播
②因擦伤或割伤人的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引起皮肤炭疽---接触伤口传播
③因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而感染,引起肺炭疽---空气和飞沫传播
3)炭疽病的症状:发高烧、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并伴有不时的干咳。病情会突然恶化,感觉呼吸困难、出汗、皮肤上浮现青色的斑点,严重者会休克,最终丧命。死亡率很高。
4)炭疽病的危害:杀伤力强的生物武器(恐怖分子危害社会)
5、抗生素: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是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链霉素治疗。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
练习:
1、下列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是(B)
A、细菌性痢疾 B、青春期肺结核
C、破伤风
D、霍乱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的是(D)
A、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
B、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
C、人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D、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
3、下列属于人类感染炭疽杆菌后出现的症状是(D)
A、开始时会发高烧,容易疲劳
B、病情加重时会感觉呼吸困难,皮肤上浮现青色的斑点
C、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D、以上三项都是
4、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
A、粪—口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性接触传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任何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
(3)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患病。√
(4)霍乱主要是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使人感染的。√
(5)炭疽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病,死亡率是很高的。√
(四)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化学组成简单,大多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对生物的危害是在寄生细胞内繁殖,使寄生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的病毒而感染、破坏其他细胞。
2、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流感的传播过程中的三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小结: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容易感染该病的是易感人群。
预防流感应该: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3、其他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五)传染病知识
1、传染病:由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并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特点:①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患者、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染给健康人,所以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②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患者,所以传染病具有流行性:
③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所以传染病具有免疫性。
2、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呼吸道传染病(空气、唾沫传播)、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传播)、血液传染病(吸血昆虫为媒介传播)、体表传染病(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性接触传播)。
3、预防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2>、饮水、食物<3>、生物、媒介<4>、土壤)③易感人群。
原则: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停止。
具体措施:①控制传染源:1. 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
2. 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主要方法)。
③保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4、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1)看疾病是否有病原体;2)看疾病是否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练习:
1、有一次,小王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有煮透,结果小王吃了后,患了甲肝,而其妹妹未患甲肝,其父亲就将小王送进隔离病房治疗,并给小王妹妹服用了甲肝预防药,并与其哥哥隔离分食,以防传染。请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甲肝病毒。
(2)小王食用不洁毛蚶而患病,说明甲肝这种病有传染性特点。若人们食用这种毛蚶出现大量的患者,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流行性特点。
(3)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吃不洁毛蚶”属于传播途径,而“不洁毛蚶”属于传染源。
小王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时成为传染源。
(4)从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来看,小王父亲给小王妹妹吃预防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让小王住进隔离病房属于控制传染源,两人隔离分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下列生物属于传染源的是 (D)
A、蛔虫 B、血吸虫 C、甲肝病毒 D、患狂犬病的狗
3、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B )
A、粪-口传播 B、飞沫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4、下列传染病不是由飞沫传播的是 ( D)
A、流行性感冒 B、非典型肺炎 C、肺结核 D、甲型肝炎
5、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相关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体是非典型肺炎的 ( B )
A、传染病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6、炭疽热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1)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2)炭疽热的传染途径可能有①②③。
①通过食物传播; ②通过空气传播;③通过接触传播; ④通过血液传播。
(3)在佛罗里达州被发现的第1例炭疽热患者,他属于 (B)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六)免疫现象
1、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1)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2)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2、人体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消化道:内壁细胞分泌胃酸杀死入侵的细菌
(5)泪液中溶菌酶能杀死多种病菌
(6)伤口:血凝块能防止病菌进入
归纳: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防止传染病的第二道防线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的吞噬细胞会组织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4、特异性免疫——人体防止传染病的第三道防线
(1)病原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
(2)体液免疫: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B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某种病原体只会使身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一种抗体也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所以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
归纳:在体液中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3)细胞免疫:
1)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也能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等异物并发挥直接作用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来消灭和清除异物。
T淋巴细胞也有免疫记忆功能。
2)由T淋巴细胞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5、自然免疫:对病原体天生的抵御能力。
练习: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B)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 (×)
(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 (×)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
(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 (√)
3)、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B)
A、抗原 B、抗体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4)、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病原体,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抗原,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分解者成分。
5)、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A、泪液的杀菌作用
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直接消灭病原体
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6)、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C)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免疫记忆能力 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 (B)
A、红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血小板
6、特殊防病措施
(1)人工免疫: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分类:
1)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制成的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使人体立即获得的免疫。
(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免疫功能:
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2)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和精液、母婴传播。该病的主要症状:破坏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缺陷,出现感染和恶性肿瘤致死。)
练习:
1、把乙肝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这种措施和这种免疫分别是(B)
A、控制传染源,人工免疫
B、保护易感人群,人工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免疫
D、保护易感人群,细胞免疫
2、人体的免疫功能是 (C)
A、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B、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抗感染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D、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3、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哪一类传染病 (B)
A、乙型肝炎 B、结核病
C、小儿麻痹症 D、破伤风
4、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的原因是 (C)
A、直接杀死天花病毒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天花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是下列人体的哪一项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B)
A、防御感染 B、保持自我稳定
C、实施免疫监视 D、以上三项都是
【典型例题】
例1. 某校初三学生小明有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全身乏力、厌油腻、巩膜和皮肤发黄等症状,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医生诊断结论是:患了甲肝,须住院隔离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患的是哪类传染病________C________。(填编号)
A、呼吸道传染病 B、体表传染病
C、消化道传染病 D、血液传染病
(2)针对同学中出现传染病患者的现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你建议学校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写出两点措施隔离该同学、对食堂中碗筷实行个人专用,并高温消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甲肝的知识,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防御甲肝可以从切断三个传播环节入手。
例2. 在三面临水的某厂,突然发现有十多人病倒,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肚子痛、腹泻、粪便带脓血等症状。当这些病人被送到医院紧急治疗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相同症状的患者。问:
(1)根据其临床表现,这些病人患的是细菌性痢疾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
(2)该种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类型。
(3)为了及早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与蔓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忌喝生水,生吃食物。
(4)常吃大蒜有利于治疗该种疾病,其免疫方式是 (D)
A、非特异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以上都不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性痢疾病的知识。
例3. 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于1881年5月5日开始:把24只绵羊,用毒性已经削弱的病原菌进行注射感染,用另外24只绵羊不注射进行对照。5月17日,注射过病原菌的绵羊又一次注射毒性较强的病原菌,绵羊仍健康。5月31日,巴斯德当众用毒性很强的病原菌来注射所有绵羊,6月2日,实验见分晓了,结果是:再次受病原菌感染的24只绵羊都很正常,而用来对照的24只绵羊都死了。
(1)此实验的原理是免疫。
(2)实验中5月5日和5月17日注射的病原菌起了抗原作用。
(3)实验组绵羊不死是因为机体内产生了抵抗病原体的抗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的知识,给绵羊注射病原菌在这里是给绵羊注入了抗原,使绵羊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例4. 据报道,2004年2月24日,某地的五岁小女孩李某被自家养的“哈巴狗”咬伤脸部,其家长在其被咬伤24小时后才带她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2004年3月23日,小女孩不幸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咬小女孩的“哈巴狗”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染源。
(2)狂犬病属于体表(或接触)传染病;
(3)预防狂犬病的方法(至少写出两种)家中不养狗等动物;被狗咬后在24小时内尽快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等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狂犬病的知识。应该了解该病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免疫学知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
①特异性免疫 ②非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预防接种能预防传染病的原因是 ( )
A、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B、接种的疫苗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D、人体体液的免疫作用
3、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病原体感染时,参与范围广,发挥作用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和预防疾病的主力军。在病毒、细菌等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 D、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
4、下列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
A、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免疫球蛋白
C、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 D、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5、报载2003年5月广东已取得研制抗非典药品的成功:将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灭活(杀死)后注入马体内,使马体内产生SARS病毒的抗体。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6、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 ( )
A、非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7、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大量的免疫淋巴细胞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会患正常人群中极少见的疾病,这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丧失 ( )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人工免疫功能
C、特异性免疫功能 D、免疫功能
8、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第一道、第三道
9、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医生观察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部等部位出现较少的天花痘外,没有其他的症状。于是他就将这种天花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消毒后碾成粉,并将这种粉吹到健康人的鼻内,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即所谓的种“人痘”。这里的痘痂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人工免疫
C、抗体,人工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病毒的物质——干扰素,它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在人患了病毒性肝炎或严重的流行性感冒时,可以用干扰素来治疗。以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用干扰素治疗时,属于 ____________免疫,干扰素是不是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9·11恐怖事件余波未平,炭疽病又开始在人群中流行,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素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那么,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等哺乳动物)( )
A、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
B、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人工免疫起了作用
D、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炭疽病属于血液传染病
3、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达100万。艾滋病已成为2l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么HIV是这种传染病的_________。
(2)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
A、血液 B、乳汁 C、精液 D、握手
4、自2003年全球爆发SARS后,2004年初禽流感又席卷东南亚。禽流感是禽类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
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禽流感病毒中致病性的不同,最终是由病毒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采取隔离和宰杀其他活鸡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非疫区的养殖场及时接种疫苗,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免疫。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AA 6—9ADCA
二、填空题:
1、非特异性
不是
2、D
3、(1)病原体
(2)D
4、(1)基因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