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 本周教学内容:

       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 教学目的: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能利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它们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3、掌握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4、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以及证明方法——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难点: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 知识分析:

【本章知识结构】

 

【重点知识回顾】

1、合情推理

前提为真时,结论可能为真的推理,叫做合情推理.

说明: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l)归纳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说明: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只具有偶然性联系,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结论的正确性还需要理论证明或实践检验.

其一般步骤为: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2)类比推理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就越可靠.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为:

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2、演绎推理

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叫做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特征是: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例如,由真命题a,b,遵循演绎推理规则得出命题q,则q必然为真.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归纳和类比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从推理所得的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4、证明

l)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

分析法则是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与综合法各有其特点,有些具体的待证命题用分析法或综合法都可以证明出来,人们往往选择比较简单的一种.

2)反证法(间接证明)

一般地,由证明转向证明:,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5、数学归纳法

l)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①证明起始命题(或)成立;②在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推出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对一切正整数(或自然数)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3)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即只要命题对某个正整数成立,就能保证该命题对后继正整数都成立,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称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但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假,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备递推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专题分析】

一、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作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由于数学中通常把判断称为命题,因而数学推理是由已知命题推出新的命题的思维形式.推理一般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包括:假言推理、三段论推理、关系推理以及完全归纳推理.

2

 
1归纳推理

1. 在数列中,,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中,

       所以猜想的通项公式

       证明如下:因为

       所以

      

       所以数列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通项公式

 

2. 平面上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都不平行,并且任何三条都不交于同一点,问这些直线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解:n条直线分平面为部分,先实验观察特例有如下结果:

n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但有如下关系:

观察上表发现如下规律:nn23,…)这是因为在n1条直线后添加第n条直线被原n1条直线截得的n段中的任何一段都将它所在的原平面一分为二,相应地增加n部分,所以n,即=n,从而=234,…,n,将上面各式相加有23+…+n,所以23+…+n223+…+n1+(123+…+n)=

【点评】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它的正确性需要通过严格的证明,猜想所得结论即可用演绎推理给出证明,虽然由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但它所具有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对于数学的发展、科学的发明是十分有用的。通过观察实验,对有限的资料作归纳整理,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猜想,也是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2、类比推理

3. 著名的欧姆定律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把电传导系统与热传导系统作类比而导出的.电流I与热量Q相当,电压V同温差△T相当,电阻R与比热c的倒数相当.

在热传导系统中有关系式:Q=mcTm是质量)

于是,就可猜想在电传导系统中有关系式:,这就是欧姆定理.

 

4. 1)定义集合AB的运算:,则

2)定义集合A与集合B的运算:写出含有集合运算符号“*∪∩”对集合AB都有的成立的一个等式.

分析:本题是学习——类比——应用新知识的一个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类比课本上学习和研究集合运算的方法,来研究题目中的条件,一般抽象集合问题往往借助于韦恩图求解。

解:1)由图①中可知AB如图的阴影部分所示,若ABC,我们运用类比的方法,可得CAB

2)由图②可知,A*B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运用数形结合,类比的思想方法,结合“*∪∩”符号进行探索,可求得:

等.

 

  3演绎推理

5.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BEACDE是垂足.

求证:AB的中点MDE的距离相等.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作为大前提.

解:l)因为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大前提

在△ABD中,ADBC。即∠ADB90°          ——小前提

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                     ——结论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大前提

MRtABD斜边AB的中点,DM是斜边上的中线   ——小前提

    所以                               ——结论

同理,所以

【点评】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就是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出三段论式推理。三段论推理的依据用集合论的观点来讲就是: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M的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三段论的公式中包含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称为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的原理;第二个判断叫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情况;这两个判断联合起来,揭示了一般原理和特殊情况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了第三个判断——结论。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因而,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正确的,那么结论必定是真实的,但错误的前提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二、证明

1、综合法证明

综合法是我们在已经储存了大量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所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叙述起来简洁、直观、条理、清楚,综合法可使我们从已知的知识中进一步获得新知识.

  6. 由实数构成的集合A满足条件:若,证明:

       1)若,则集合A必有另外两个元素,并求出这两个元素;

       2非空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元素。

       解:1)∵

      

       由于-11,有

      

       如此循环可知集合A中的另外两个数

       2)∵集合A非空,故存在

      

       a0时,有

       即如此循环出现三个数a

       ,方程无实根

       方程也无实根

       方程无实根

       a互不相等,故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2、分析法证明

分析法是一种从未知到已知的逻辑推理方法.在探求问题的证明时,它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因而在一般分析问题时,较多地采用分析法,只是找到思路后,往往用综合法加以叙述,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在数学证明中不能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绝对分开.

  7.

       解:

      

       要证

      

      

      

 

3、反证法证明

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从逻辑角度看,命题:“若pq”的否定是“若p”,由此进行推理,如果发生矛盾,那么就说明“若p”为假,从而可以导出“若pq”为真,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出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

1)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

8. 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分析:结论中以“有且只有”形式出现,是唯一性命题,常用反证法。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两种可能:①无交点,②不只有一个交点.

①若直线ab无交点,那么a//b,与已知矛盾;

②若直线ab不只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B,这样同时经过点AB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

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类型问题

  9. 已知abc01),求证:

       证明:假设三式都大于

            

         

         

①×②×③得

又∵

     

同理          

                  

④×⑤×⑥得

矛盾,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3)用反证法证几何问题

10. 如图所示,ABCD为圆的两条相交弦,且不全为直径,求证:ABCD不能互相平分。

       证明:假设ABCD互相平分,则ACB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CB=ADB,∠CAD=CBD

       因为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ACB+∠ADB=180°,∠CAD+∠CBD=180°

       因此∠ACB=90°,∠CAD=90°

       所以对角线ABCD均为直径,与已知矛盾

       因此,ABCD不能互相平分

【点评】1)反证法的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2)反证法导出结果的几种情况:

①导出非p为真,即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

②导出q为真,即与假设“非q为真”矛盾;

③导出一个恒假命题,即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

④导出自相矛盾的命题。

4、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它的证明共分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基础”(或称特殊性).第二步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传递性).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第二步中,证明“当 nk + 1 时结论正确”的过程里,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用上“当 nk 时结论正确”这一结论.

3)在第二步的证明中,“当 nk 时结论正确”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当 nk +1 时结论正确”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这一步中,一般首先要凑出归纳假设里给出的形式,以便利用归纳假设,然后再去凑出当 nk + 1 时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代数恒等式、三角恒等式、不等式、整除性问题及几何问题.

4)不完全归纳法是从特殊出发,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可通过对数列前 n 项的计算、观察、分析,推测出它的通项公式或推测出这个数列的有关性质,应明确用不完全归纳去探索数学问题时,必须用数学归纳法对结论的正确性予以证明.

  11. 求证:

       证明:1)当n=1时,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

       那么当时,

        

      

       所以时,等式成立

       由(1)(2知对于任何,等式成立

 

三、归纳、猜想、证明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出现过这类题型,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这类题型是:第一步给出命题(与正整数有关)的结构;第二步要求计算出最初的三个至四个初始值;第三步要求通过已计算出的初始值,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其命题的一般性规律,作出科学的猜想和判断(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最后由数学归纳法对所作的猜想——一般性结论,作出完整科学的证明.

  12. 在各项为正的数列中,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

       1)求

       2)由(1)猜想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解:1

      

      

      

      

       2)猜想

       证明如下:①n=1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n=k时,成立

      

      

       时,命题成立

       据①②可知对任意的成立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我们把平面几何里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下面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①两个球体;②两个长方体;③两个正四面体;④两个正三棱柱;⑤两个正四棱柱

       A. ①⑤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③⑤

  2. 1)已知,求证,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

       2)已知,求证方程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 1)与(2)的假设都正确

C. 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 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n=k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    

       A. 增加了一项            

       B. 增加了两项

C. 增加了(B)中两项但减少了一项

D. 以上各种情况均不对

  4. 分析法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即证下述哪个不等式   

       A. 1<2                                              B.

C.                                D.

  6. F(n)是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F(k)真,则真,现已知F7)不真,则有①F(8)不真;②F(8)为真;③F(6)不真;④F(6)为真;⑤F(5)不真;⑥F(5)真。其中真命题是   

       A. ③⑤                B. ①②                C. ④⑥                D. ③④

  7. xyz,则abc三数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B. 都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 都大于2

  8.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k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   

       A.

B.

C.

D.

  9. 如图1所示,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七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总数应为   

       A. 25                    B. 66                     C. 91                    D. 120

  10. 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其中a>0,且a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1. 在等差数列中,若,公差d>0,则有,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中,若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A.                         B.

C.                         D.

  12. 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则的值   

       A. 一定是正数                                  B. 一定是负数

C. 可能是0                                      D. 正、负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3. 2006·保定)如图,在杨辉三角形中,从上往下数共有n)行,在这些数中非1的数字之和是____________

  14. 观察下式,…,则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试归纳猜想出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若记号“※”表示求两个实数ab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即ab=,则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和“+”,且对于任意3个实数abc都能成立的一个等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21每题12分,第2214分,每题必须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文字说明。)

  17. 已知f(x)对任意实数a,b都有且当x>0时,

       1)求证:f(x)R上的增函数;

       2f(4)=5,解不等式

  18. 设二次函数中的abc均为整数,且f(0)f(1)均为奇数,求证:方程f(x)=0无整数根。

  19. RtABC中,若∠C=90°,则,则在立体几何中,给出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20. 求证:。(

  21. 若不等式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都成立,求自然数m的最大值。

  22. 已知数列中,a为常数),的前n,且等差中项

       1)求

       2)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试题答案】

  1. C(只有①③是相似体。)

  2. D2的结论:“两根绝对值都小于1”的否定是“两根绝对值不都小于1”。)

  3. B

  4. A

  5. C

n>1,∴n的初始值为,此时原不等式即为

  6. A

”等价于“F(k+1)F(k)假”,故应选A

  7. C,因此ab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

  8. D(当n=k时,等式为。那么当n=k+1时,左边=12,因此只需在归纳假设两端同时添加,即1222+……+。)

  9. C。)

  10. D(将S(x)C(x)逐个检验。)

  11. B

  12. Babc>0a,b,c均不为0

0

因此。)

  13. 所有数字之和除掉1的和

。)

  14. 各等式的左边是第n自然数到第连续自然数的,右边是奇数的平方,故得出结论:=

。)

  15. (由,∴,∴

  16. abc=bac(∵ab=ba=,∴abc=bac。)

  17. 解:(1)设,由

      

       ,∴

      

       f(x)为增函数

       2)∵,∴

      

      

       解得

  18. 证明:假设方程f(x)=0有一个整数根k,则

                        1

       f(0)=cf(1)=a+b+c均为奇数,则a+b必为偶数

       k为偶数时,令,则必为偶数,与(1式矛盾

       k为奇数时,令,则为一奇数与偶数乘积,必为偶数,也与(1式矛盾

       综上可知方程f(x)=0无整数根

  19. 解:如图,在RtABC

      

       于是把结论类比到四面体中,我们猜想,三棱锥中,若三个侧面两两互相垂直,且分别与底面所成的角为α、β、,则

  20. 证明:(1)当n=2时,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则当时,

        

      

       所以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均成立。

  21. 解:设,则

      

      

       n=2时,f(n)有最小值

       ,得m<14

       m的最大值为13

  22. 解:(1

       2)猜想

       证明:①当n=1时,左边,右边

∴当n=1时等式成立;当n=2时,左边,右边

∴当n=2时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则当时,

,将代入,得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等式成立

 

【励志故事】

毛毛虫过河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一条毛毛虫要到河对岸去,可是没有桥,没有船,毛毛虫怎样过去呢?答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毛毛虫变成了蝴蝶,它飞过河去了。做毛毛虫时几乎是绝不可想象的事,变成了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办到了。

  有没有一些困难在你面前,让你以为自己是绝对无法克服的?少一些怨天尤人,少一些悲观失望,耐心地等待时机,想办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困难就好比毛毛虫面前的那条河,当自己从毛毛虫变成蝴蝶时,就可以轻松逾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