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与水循环

河南  王志昂

 

一、陆地水

1. 陆地水体类型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2)按空间分布

3

2. 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①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气候区的汛期为冬季。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③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④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⑤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 地下水

1)类型

类型

定义

补给

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有自由水面;由于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3)地下水面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二、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 概念

    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 能量来源

    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3. 类型

①海陆间大循环

②陆地内循环

③海上内循环

    说明: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以径流注入大海。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水汽主要为蒸发与蒸腾,注入内流河与内陆湖。

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占水循环水量的90%

    海陆间水循环,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环节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

    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其中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4. 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循环系统,水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一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二是在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三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雕塑地表形态。

  例如,海洋→陆地的水汽输送量=陆地→海洋的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海洋水数量不变: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发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陆地水数量不变:陆地上的降水量=陆地上的蒸发量+陆地上的径流量。

  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其循环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运用水资源时要做到:合理运用,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保护水质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