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解读

       模拟试卷考查范围:必修3全册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 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A. 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 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 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 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3.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D. 通过导管运输

  4. 下列与免疫功能关的疾病是                                    

       A. 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类有机物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6. 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 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C. 人体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

       D. 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8. 下图为人体神经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 神经细胞含有DNA的膜性细胞器是

      C. 图中所指的结构是突触且共有5    

      D. 图中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9.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正确的是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自动调节能力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10.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H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 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 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11. 研究某一水域生态系统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体积的水中过滤出来,测定出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B. 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

       C. 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

  12. 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

       A. 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

       B.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乙图有关,与甲图无关

       C. 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

       D. 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

  13. 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

       B.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C. 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起作用

       D.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

  14. 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据图所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为生产者,乙、丙均为消费者  

      B. 丙构成的是一条食物链

     C. 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为捕食关系  

      D. 甲种群自身耗能占其同化量比例最小

  15. 取某植物的茎,切为等长的茎段,放在含有不同植物激素(IAA表示生长素、GA表示赤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茎段的生长结果如图所示。此实验结果表明

       A. 生长素能促进根和茎的伸长,赤霉素仅能促进茎的伸长

       B. 生长素能促进茎段的生长,赤霉素能促进茎段的分化

       C.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

       D.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段的生长,同时使用时其促进作用加强

  16. 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

       B. 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

       C. 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D. 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

  17. 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活环境       D. 生态系统

  18.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19.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竞争      D. AC三项

  20. 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 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应是:

       A. 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             B. 个体体积最大的种群

       C. 个体间差异最大的种群           D. 个体间差异最小的种群

  21.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2. 根据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蛇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23.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A. 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 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C. 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使水质恶化

       D. 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24.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 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B.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学科网(Zxxk.Com)

       C. 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生物实验的材料   

       D. 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学科网(Zxxk.Com)

  25. 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进行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作曲线如右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

       B. a年份之前d年份之后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

       C. 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

       D. 根据曲线能推论出: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

  26.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 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 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 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 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27. 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

      A. 100 kg          B. 44.5kg                  C. 25 kg           D. 15 kg

  28.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 000个个体,D种群有10 000个个体,则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关系是

       A. A→B→C→D                            B. D→C→B→A     

       C. C→D→B→A                             D. 不能确定

  29.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 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 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30.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 从能量关系看

       C. 一般情况下,10%~20

       D.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二、简答题

  31.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右图是乙烯在细胞中引起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乙烯要与细胞内特定的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激活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促进__________酶催化过程,在__________上合成相应的蛋白质,经过__________的加工和分拣,形成活性纤维素酶,并通过__________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可使细胞壁软化,促进果实成熟。

       2)乙烯还可抑制细胞伸长,据此可判断,乙烯与生长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可见,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协调平衡控制的。

  32. γ-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__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__(选填“缩短”或“延长”)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33. 近年来,家禽生态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某地区建立了共作的生态型农业生产体系(如下图所示),实现了稻、鸭的双丰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羽毛加工厂通常将废弃的羽毛填埋于土壤中,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为了充分利用废弃的羽毛中的蛋白质资源,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水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他们应从__________处取土壤,并制成土壤稀释液。以羽毛粉为唯一的氮源配制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3)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羽毛粉制成饲料添加剂,以替代鱼粉添加剂来饲养产蛋鸡。请设计实验探究羽毛粉能否替代鱼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产蛋鸡。

       实验材料:养殖的蛋鸡若干只,含羽毛粉的饲料,含鱼粉的饲料。

       实验步骤:

       将实验用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观察记录、统计各组鸡的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分析:

       如果_________________,说明羽毛粉能替代鱼粉;

       如果_________________,说明羽毛粉不能替代鱼粉。

  34.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 – 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_价值。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胚胎工程

 

二、预习点拨

探究任务一:(1)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是怎样的?

                2)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都要经历哪些时期?

       探究任务二:(1)试管动物是怎么产生的?      

                        2)体外受精在家畜快速繁殖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试题答案

  1—10       ACDBD   CDCCC

  11—20       DDACD  CBDDC

  21—30      BACBB    DCDAA

解析:

  1.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保证内环境的稳态

  3. 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

  5. 植物激素种类很多,其中的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

  7.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植物的绿色属于物理信息、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双向传递,不沿食物链传递

  12. 甲图显示激素调节,其中的信号分子是化学物质;乙图表示神经调节,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快于前者

  13. 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14. 图示甲乙丙三者的数量呈反相关变化,可能的食物关系是丙→乙→甲

  19. 乳酸菌群体产生乳酸抑制异种微生物——种内互助和种间竞争;抑制同种微生物——种内斗争;

  21. 酵母菌数量统计的时候,需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

  23. 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抑制系统的功能,属于负反馈。假如反馈加强系统的功能,属于正反馈

  25. Y值为马尾松/山毛榉,a曲线显示数值大于1,马尾松占优势,同理d显示山毛榉数量明显增多,占主要优势

  29. 无机物要通过生产者的固定,转变为有机物,才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0.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20%

  31. 1)活性受体;RNA聚合;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胞吐(2)拮抗(对抗)

  32. 1)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信息交流不可答信息识别”)抑制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之分解速率降低(3GABA受体;延长

  33. 1)水稻和杂草  分解者    良性循环(或:循环再生、循环利用)

       2)填埋废弃羽毛;选择(3甲组饲喂适量的含羽毛粉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含鱼粉的饲料总产蛋量(或:平均产蛋率);甲组鸡的总产蛋量(或:平均产蛋率)高于乙组或与乙组持平;甲组鸡的总产蛋量(或:平均产蛋率)低于乙组

       (注意:答案合理即可,所分组和中分组的预测要一致)

  34. 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bcdef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