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谊。

能力目标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

情感目标

1、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重点解读分析:

《再塑生命》

1. 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

①背景知识: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书内容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现合在一起编成课文。

②作者简介: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一个出生仅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和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使她能够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海伦忍受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安妮·利文老师的爱心与智慧引导下,创造了伟大的人生奇迹,她以顽强的毅力,给黑暗中的生命带来光明与希望,为世人留下了一首与残疾抗争的生命赞歌。

2. 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

A. 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B.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C. 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海伦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将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勾画出来。并用一个比喻句说出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海伦的生活所起的巨大变化。

莎莉文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了人间的温情及生命的存在。她变得快乐、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

例句:莎莉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记忆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A. “爱是什么?——爱在这里。(指着心)

B. “爱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C. “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显然,小海伦对爱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D.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3. 内容理解,探究感悟

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

②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

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A.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B.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C.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小结: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4. 深入探究,拓展思考

①请大家思考并完成_________再塑了_________的生命。

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33,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女士。

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海伦是世界上著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阿炳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邰丽华

如果有一天,能够给我有三天的听力。第一天,我要听听陪我度过20多年的音乐。第二天,我要听听关心关爱我的周围的朋友们的声音。最后一天,我要听听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最美妙的声音。

你还能说出其他人物吗?

 

《列夫·托尔斯泰》

1、内容梳理,技法学习

      1)托尔斯泰外貌各部分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须发: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忧郁、消沉

长相: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侏儒

      

2)找出外貌描写中运用修辞的语句。

比喻、夸张

修辞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3)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什么?

明确: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肖像描写的技法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2、语言赏析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明确: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3、问题讨论,深入探究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进行讨论。

明确: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他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1910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自出走,117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就此走完其人生旅程。

 

四、阅读演练:

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吗?

  他很小就有疝气,这种病哭不得,所以大人们就尽量不让他哭,也就因此设法去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他仿佛也是一个被命运诅咒了的孩子,三岁里,上天就带走了他的妈妈,他被托付给保姆照看。他无拘无束,野草一样疯长。他打骂小伙伴,抢他们的玩具,损坏他们的东西。他那样为所欲为似乎并没什么大碍,因为他的保姆会替他摆平一切。她善于向别人说软话,喜欢提着钱袋跟在他的身后给别人赔款道歉。他觉得这一切很好玩,因此,当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过平静的时候,他就要闹出一点动静来。他曾无缘无故地打落了一个小女孩的门牙。

  这个大名鼎鼎的孩子在校内外声名远扬。他把老师的头弄得很大。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接纳他,他像一只皮球一样从一个班被抛到另一个班。无奈,年级主任采用了抓阄的方法确定他的班主任。他的命运不错,被一个美丽、和蔼、可亲的女老师抓了去。

  他依旧我行我素,夜晚在网吧里激战,白天在教室里酣睡。他打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打过。这一次,他的伤势不轻,他的头被打了一个窟窿,让医生缝了好几针。他头上扎着绷带,戴着一顶脏兮兮的军帽,像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伤员,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小强,今晚教室里很闷,我们出去透透风好吗?”他跟着老师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边的草地旁。老师抬起手,轻轻地揭开他头上的军帽,问:“疼吗?你真让我心疼!”老师手上的温度烫得他心中一热,生命中,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抚摩,第一次听到这么顺耳的话。他抬头看老师,感到自己的眼圈竟热了一下,但他没有掉眼泪。

  多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哪里疼不疼,舒服不舒服;也没有人叫他的乳名,连那个保姆喊他时也只是“喂”!同伴们总给他取难听的外号,什么“狗都嫌”、“犯人坯”,怎么难听怎么叫。谁打了他骂了他,他都是自己冲上去解决。那个保姆只管做好吃的陪他吃,吃饱喝足了就卧在沙发里养膘,然后找机会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他又惹祸了,需要更多的赔偿费。于是,他变成了一只好斗的小公鸡,他通过不停地惹麻烦来换取爸爸的电话。他喜欢听爸爸发脾气的声音,只要爸爸生气,他就觉得很得意。而今夜,老师这么一个轻轻的抚摩,一句简单的问候,竟触动了他一贯坚硬的神经。夜色里,他看见老师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被网吧里的几个小混混追到学校。一场混战就在教室门口展开了。老师及时赶来,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替他挨了结结实实的拳头。

  几天后,他由爸爸领到老师家里。爸爸让他老师道歉,他不肯,而是笔直地站在老师面前,两眼红红的。许久,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还给老师唱了一首歌,他把《祝你生日快乐》的歌词改成了“祝你早日康复”。他唱得很深情,听得老师湿润了眼睛。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来临时,他的一篇名为《老师的那双手》的作文在市里获了二等奖,居然有三百元的奖金。

  花钱无数的他在拿到这三百元的奖励时,感到那段懵懂叛逆的日子在一点一点远去。

  圣诞节来临,他走进一家商场,精心地选购了一条红红亮亮的围巾。

  圣诞节早上,他来到老师必经的那条路口。老师被他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以为他又惹了祸。这时,一团绵绒绒的、火热般的围巾立即被挂到她的脖子上。他凑到她的耳边,悄声地说:“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吗?很久了,我一直想让妈妈抱一下,可一直没等来……”

  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

  “从今天起,如果你愿意,老师天天抱你一下,好吗,小强……”

1. 小强使老师很头疼。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那样的?(简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同学们为何如此哄笑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请说说这个比喻表现了老师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是哪些原因使老师产生了这样的举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的同班同学,你认为大家应如何对待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小强是一个蛮横、好斗、倔强,充满叛逆性的孩子。因为他从小有病,大人们都惯着他;他幼年丧母,多年来没有人真正关爱过他。

2. 一是因为他受伤的样子可笑;二是因为他平时惹人厌,现在看到他受伤,感到解气。

3. 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老师为了保护学生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4. 一方面,老师为小强的转变而大为感动;另一方面,老师想要更加关爱、鼓励小强,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举动。

5. 示例:作为同学,不应嫌弃疏远小强,而应尽量团结他,使他融入到集体中来,这样他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课外拓展:

上帝眼中无残疾

周国平

    17岁那一年,琼尼跳水时触撞海底,在那一瞬间她由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女突然变成了一个四肢瘫痪的残疾人。在《上帝在哪里》一书中,她讲述了自己与残疾斗争的动人经历。现在,她已是美国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和社会活动家。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我的心情诚然有同情,更有感动和钦佩,但最后占据了优势的却是骄傲,为人的内在生命的高贵和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许多预料不到的灾祸,这些灾祸落在谁的头上完全是偶然的,是个人不能选择也不能抗拒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是候选人,谁也不能排除明天的灾祸落到自己头上的可能性,琼尼只是比我们早一些被选上了。她的故事从那个致命的瞬间开始,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读这个故事,例如把它读做一个堪称典范的康复故事,一个战胜苦难的英雄故事,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故事,如此等等。这一切都符合事实,然而,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含意要超过这一切。

    在我看来,琼尼的故事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是使我们看到,虽然我们的外在生命即我们的肉体是脆弱的,它很容易受伤,甚至会严重地残缺不全,但是,无论在怎样不幸的情况下,我们始终有可能保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实际上,心理康复的过程就是逐步发现和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内在生命仍然是完整的,从而克服身体的残疾所造成的沮丧和自卑。也正是这个坚不可摧的内在生命具有在苦难中创造奇迹的能力,使表面上失去了任何意义的生命又被意义的光芒照亮。

    其实,残疾与健康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在走向衰老,在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片面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来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而这意味着每个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有残疾,区别只在于明显和不明显。用这个眼光看,明显的残疾反而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及早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许多事例告诉我,残疾人中不乏精神的圣徒。除了琼尼,我还想起了英国科学家霍金和中国作家史铁生。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表面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沉湎于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

作为一个基督徒,琼尼相信她的康复奇迹来自上帝的恩惠。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她不断地和上帝对话,由怀疑而终于走向坚定的信仰。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觉得我能够在广义上理解她的信念。她在书中引用了她的传教士朋友史蒂夫的话,大意是说,身体是一幅肖像画,真正有价值的是这幅画的内在特点和风格。我十分欣赏这个譬喻的含意,因为我也坚信内在生命具有超越于外在生命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易损的外在生命或多或少都有残疾,那么,当我们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在生命永远是完整的,是永远不会残疾的。

是的,在上帝的眼中没有残疾,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得高贵而伟大。我相信,把所有勇敢的残疾人联结起来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恰恰是灵魂的健康。

如果我经过努力也拥有一颗这样健康的灵魂,从而成为他们的同志,我将感到莫大的光荣。

提示:这是一篇读后感,开篇就亮出了观点:“我的心情诚然有同情,更有感动和钦佩,但最后占据了优势的却是骄傲,为人的内在生命的高贵和伟大而感到骄傲。”

 

预习导学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单元《雪 》《雷电颂》《短文两篇》《海燕》《组歌(节选)》。请大家提前翻看课本,熟悉教材内容。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

(一)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4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下面各句中的“爱”所指的含义:

①爱在这里。    爱:_____________

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爱:_____________

③爱是不是太阳?    爱:_____________

④爱有点儿像太阳没有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爱:_____________

3. 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这句话中,无数无形的线条指的是__________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莎莉文老师不愧为一位教育艺术家,由她引导海伦弄清什么是的典型事例可见一斑。归纳一下,她采用了抽象—具象—抽象的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段,完成1-4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气,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的。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50!”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选自《知识文库》,作者崔浩,有改动)

1.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莎莉文为海伦艺术地解释爱,让她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

2. 爱是一种感情(或爱是一种心理体验。) 爱是一种美好

爱是一种光明和温暖 爱是可感知的抽象概念

3.  比喻  爱的含义——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4. 第一步:指出爱的本质

第二步:引导海伦从具体事例(物)中体验爱

第三步:点拨海伦,使其懂得爱,并唤醒爱

(二)

1. 给妹妹输血;和妹妹平分生命。

2. 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3. 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