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说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

2. 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3. 讨论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

 

二、重点、难点:

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三、考点分析:

3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要求

1)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说明: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一、过敏反应

 

二、过敏反应的特点、机理

1. 过敏反应的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性。

2. 过敏反应的机理

 

三、速发型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区别

抗体类型

分布

反应时间

作用

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的表面

再次免疫

使被吸附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每次免疫

使抗原凝聚或失去侵染能力

1)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致敏原针对每个人是不同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迟发型过敏反应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属细胞免疫,它的发生无需抗体参与。

 

四、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类型

特点

成因

表现

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与生俱来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后天获得

人体感染HIV

五、艾滋病

1. 名称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AIDS;译名:艾滋病。

2.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型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3.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4. 致病机理

5. 危害: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易被感染且无法控制,身体消瘦,易出现痴呆,从症状出现起,预期寿命只有1~3年。

6. 预防措施:洁身自爱;输血严格消毒;远离毒品;避免母婴传播,实施剖腹产并人工哺乳。

 

知识点二:免疫功能失调知识归纳总结

一、HIVAIDS

1. HIV的中心法则:

2. HIV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和乳汁中。

3. AIDS的监测依据:

4. HIV入侵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过程归纳

       1)识别: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注入:HIV将自身的遗传物质RNA注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

       3)整合、潜伏:经逆转录过程后,HIV形成的互补DNA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并长时间潜伏下来。

       4)复制:长时间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

       5)释放: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大量新的子代HIV破坏,释放HIV到组织液中,继续入侵下一批辅助性T淋巴细胞。

       6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二、知识网络

 

三、抗原、抗体、致敏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抗原

       1)概念: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变的细胞等。

       2)特点

       ①具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②具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如蛋白质。

③具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2. 抗体

       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本质:蛋白质。

       3)分布:主要在血清中,其次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机能: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3. 抗原与致敏原的比较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致敏原具有异物性、特异性,但不一定具有大分子性。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致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

 

四、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 记忆细胞的特点:能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 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 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 初次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变化和患病情况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浙江中医杂志》一期文章中指出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目前有增多趋势。下列对过敏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外来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

B. 分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

C. 青霉素过敏反应强烈,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D. 是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自身组织发生的免疫应答

解析:过敏反应是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抗体的不正常分布造成,对自身组织不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应答的是自身免疫病。

答案:D

 

2下列关于艾滋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原体是HIV病毒,可通过与病毒携带者握手、共用餐具和被褥等方式感染

B. 它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B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C.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营寄生生活的无细胞结构、无独立代谢能力的微生物

D. 人体由于对艾滋病病原体无免疫力,所以很容易被感染而发病,并最终死亡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明确HIV病毒本身的生活特点;②明确HIV的感染对象;③了解AIDS的传播方式及症状。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方式: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握手、共用餐具等方式不会传播艾滋病。HIV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易被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并非人体对HIV无免疫力。HIVRN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独立代谢能力,营寄生生活方式,离开宿主不能存活。

答案:C

 

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如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细胞。HIV经反复感染宿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_功能减弱以致丧失。

3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七个亚型。Ⅰ型的基因组中有四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一百多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HIV呈球形,有2条病毒RNA,有核心蛋白质,此外还含有逆转录酶。

2HIV无独立代谢能力,营寄生生活。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酶。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因而大量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破坏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3HIV有众多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变异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突变频率高和突变的多方向性,其原因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答案:1)核心蛋白质

2)独立代谢    辅助性T淋巴    免疫

3)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性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知识点二:免疫功能失调知识归纳总结

1致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均可产生抗体,两种抗体的主要区别是

A. 化学成分不同            B. 分布部位不同

C. 作用机理不同            D. 形成过程不同

解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过程,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最终消灭抗原。而致敏原引起的是不正常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分布于某些细胞的表面,当致敏原再次入侵后,会与分布不正常的抗体结合,使被吸附的组织细胞产生组织胺,发生过敏反应。两过程产生的抗体的主要区别是分布部位不同。

答案:B

 

2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近几年爆发了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科学家对病毒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___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_______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_______

3)下表是各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4)某地对一段时间内流感发病情况作了统计(如图)。图中曲线在a点前快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a点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形成了_______

5)有些人在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初期,会选择服用抗生素。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后,墨西哥人为提醒人们预防甲型H1N1流感,给城市的雕塑戴上了口罩。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写出除此以外的另两个预防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自己不能独立存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饮食、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快,此后发病人数减少是因为人体经过治疗产生了抗体。

5)抗生素是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一类代谢物,主要作用于细菌。

6)防治传染病传播的方法主要有: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1)蛋白质    核酸    寄生

2RNA(或遗传物质;基因;核酸)

3)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4)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抗体

5)不合适;理由是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

6)注射疫苗,采用隔离措施(或定期消毒;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提分技巧

一、如果你是大夫,你认为治疗过敏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寻找致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

 

二、1HIV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如何表达?

2)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否识别HIV

提示:(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表达过程为:

2HIV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但HIV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最终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崩溃。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专题二十六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来源

2. 种群的数量特征[来源:学科网ZXXK]

1)种群密度:概念、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特点、研究意义

3)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研究意义

4)年龄组成:概念、类型、研究意义

5)性别比例

3.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2)特征:丰富度、空间结构

3)群落的演替

 

二、预习点拨

探究与反思

探究任务一:种群

【反思】(1)什么是种群?

           2)种群有哪些特征?

探究任务二:群落

【反思】(1)什么是群落?

       2)群落有哪些结构?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 过敏性鼻炎      B. 血友病             C. 艾滋病             D. 花粉过敏

2. 某人闻了百合香水之后,出现连续打喷嚏的症状,该症状属于(   

A. 呼吸道过敏      B. 皮肤过敏        C. 消化道过敏     D. 全身过敏反应

3.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一般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相比,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特点是(  

A. 由效应B细胞产生               B.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 与机体正常细胞结合

4. 长时间不住人的老屋充满灰尘,某人进入后立即出现了打喷嚏、全身痛痒等症状,离开老屋不久后症状消失,以下对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机体B淋巴细胞首次接触到尘土中的致敏原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

B. 该症状是一种过敏反应,虽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一般对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

C. 可与尘土中的致敏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浆中,再次遇到相同致敏原时,抗体与致敏原发生反应,引发过敏反应

D. 要避免该症状再次出现,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致敏原

5. 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 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 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6. 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用HLA表示

B. 常用AIDS表示

C. 主要侵犯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D. 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

7. 每年的121是世界艾滋病日,某年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以下行为容易传染艾滋病的是(  

A. 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 与艾滋病人共用注射器

C. 与艾滋病人握手                     D. 与艾滋病人拥抱

8. 2010年的531,杭州市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超过百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28%,其中青少年学生占3.7%,所以青少年要做到(  

A. 遵守性道德                        B. 不与艾滋病患者共坐同一个马桶

C. 远离血液制品                      D. 不与艾滋病患者有任何日常接触

9.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空气传播

B. 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可在细胞外顽强生存

C. 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因而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D.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10. 目前,就艾滋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的病因疗法,总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抗肿瘤、杀灭或抑制HIV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则下列有关HIV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感染人体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发病

B. 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抑制逆转录过程是治疗的突破口

C. HIV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 HIV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11. 仅仅依靠医学研究的力量,HIV是无法被彻底遏制的,美国已经停止了对疫苗的大规模研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人失去免疫能力

B. 疫苗的使用会使病毒发生变异,进而产生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 HIV进入细胞后能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12. 已知艾滋病病毒HIVRNA病毒,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则AZT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 抑制病毒RNA的转录            B. 抑制病毒RNA逆转录形成DNA

C. 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 抑制病毒RNA的自我复制

 

二、非选择题

13.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艾滋病是_______的简称,它是由_______引起的。如图表示HIV侵染人体细胞及繁殖过程,据图回答:

HIV能攻击人的_______系统,图中被侵入的细胞是人体的_______细胞,进入该细胞的是HIV的两条病毒RNA

②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一种传染病,______是避免感染的有效策略。目前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用来阻止图中[4]到[5]的过程,其原理是该药物能抑制_______的活性。

③图中,[6]至[7]需经______________形成病毒蛋白质;[6]至[8]过程中,[6]的腺嘌呤与[8]的_______互补配对。

2)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的是(  

A. 性接触传播                 B. 蚊虫叮咬传播

C. 共用注射针头               D. 母婴传播

14. 据报道,某品牌婴儿米粉中可能含有转基因稻米成分,有可能引起婴儿的过敏反应。请回答:

1)上述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是由_________细胞在致敏原第_________次进入机体时合成的。分析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以说明生物膜系统是在_________上具有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3)某科研组为了验证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善。

①实验步骤:

a. 取两组大小、发育、健康状况相同的鼷鼠并分别编号为“1和“2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同时对两组鼷鼠进行器官移植,观察器官存活状况。

d. 对实验组_____________,并再次进行器官移植,观察器官存活状况。

②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B  2.A  3.D  4.C  5.C  6. C  7.B  8.A  9.D  10.D  11.B  12.B

 

二、非选择题:13、解析:艾滋病是由HIV侵染引起的,该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通过逆转录合成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分子上,然后通过转录、翻译合成子代病毒。HIV通过体液传播,途径有三种:①性接触,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答案:(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①免疫     辅助性T淋巴

②切断传播途径     逆转录酶

③转录     翻译     尿嘧啶

2B

14. 解析:1)转基因物质由于其生产和分解过程中的某些反应人们还不完全清楚,所以其成分有可能引起人体的不适反应。

2)过敏反应产生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抗体的场所完全一致,由于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要通过小泡形式在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运输,从而体现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

3)对照实验中要对实验组进行处理,由于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切除胸腺即可,同时注意自身对照的作用,即再次注入T淋巴细胞观察现象,由于此题为验证性实验,故实验结果及结论均为一种。

答案:(1)转基因稻米成分

2)效应B(浆)       结构和功能

3)①b. 对第1组切除胸腺,对第2组只进行手术,不切除胸腺

d. 输入T淋巴细胞

②第2组鼷鼠内移植的器官不成活;第1组鼷鼠内移植的器官成活,当再输入T淋巴细胞时再次移植的器官不成活

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