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

2、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3、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重点、难点)

1、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产品的产业,就是农业。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牧场

  这两幅图通过展示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用以说明农业区位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地区

泰国湄南河平原

澳大利亚东南部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条件

人多地少,劳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

水田广布

牧场和麦地广阔

农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经营方式

小农经营

大规模家庭农场

产品用途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上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各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它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和机械等)和科技因素。在图中尽管没有显示出科技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因此应把科技看作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方法技巧】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下面是部分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方法技巧】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地价的高低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较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作物或禽畜品种。再如,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应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线分布。

【高效记忆】歌诀法记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气候地形育土壤,运输机械找市场。

旱区水源蕴绿洲,劳力政策有影响。

 

活动题: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水稻习性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日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l500毫米以上。

孟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罗马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解析:本活动题说明了气候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水稻是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对水热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要求高。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热量条件。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期水分的需要,除有丰富而便利的灌溉水源的地区外,一般不能发展水稻生产。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解析:该活动题反映了地形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这里气候资源优越,光热充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但是存在着地形地貌复杂,平原面积狭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丘陵山区耕作易导致水土流失,宜发展林牧业;缓坡和谷地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可发展耕作业;洼地积水易涝,适合发展鱼塘养鱼业: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布局模式,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解析:本活动题反映了市场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突出。

    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园艺花卉,经济收益是递增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很快,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副食品及花卉的需求量大增,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农业景观的变迁。

 

案例1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而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对水的因素进行季节调节,改变了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就地消费,花卉不能大量生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加看好。

    但是,越是大规模专业化农业的生产,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等灾害时的损失越大,环地中海时鲜业已有过多次惨痛教训。地区之间的农业区位差异造成竞争态势。西班牙位于法国以南,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较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货物运输更便捷,两国之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要求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在区位的选择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活动题: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变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解析: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看,完善保险等社会生产保障体系,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减轻灾害损失,避免恶性市场竞争,是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农业的有效措施。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解析:本活动题旨在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答本活动题,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分析市场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知识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内容

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标志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案例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进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的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如今,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和机械化,小麦出口值已接近羊毛出口值的半数。

澳大利亚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畜草平衡。耕作区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作物经营比较粗放。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类型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农业最为典型。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活动题: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本活动题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为案例,加深同学们对农业地域特点的认识,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运用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项目

 

特点

 

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种麦和养羊、种麦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

科技应用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划区放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

农业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高

地域化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基地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农业地域形成原因的认识。农业地域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跨越障碍】我国广大农耕区在经营种植业的同时,也饲养猪、羊、兔等,因此应属于混合农业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耕作业和畜牧业各占一定比重。我国广大农耕区家畜、家禽的饲养绝大多数不上规模,只能作为副业,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农业,而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则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典型例题】

1. 根据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完成下列各题。

1)(1999·上海)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B. 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

C. 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D. 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这道题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进一步深化。高中教材中出现的是光热条件、地形、农业专业化生产,光热条件进一步影响农业的复种指数,如我国南方光热条件好,一年可以二至三熟,复种指数高;东北一年一熟,复种指数较低。耕地一般分布在平原地区,地表崎岖的丘陵修梯田比较困难,耕地面积较小,其垦殖指数一般小于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除了教材中的三个,还有交通运输条件、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资金等。答案:ABD

2)(2000·上海)一般来说,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充足    B. 大城市众多    C. 商品经济发达    D. 气候条件多样

当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农业生产会逐步走向专业化。我国云南鲜花专业化的生产即是如此。答案:C

3)(1997·上海)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   

    A. 黑龙江省    B. 河北省     C. 江苏省    D. 浙江省

垦殖指数即开发土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复种指数即某一地区在光热条件影响下,一年中播种或收获农产品的次数。答案:C

 

2. 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带的主导区位因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农业  ④区域专业化

B. ①甜菜  ②棉花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C.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D. ①甜菜  ②垂直农业  ③棉花  ④区域专业化

解析:我国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绿洲地区种植业(包括棉花)发展的决定性、制约性因素是灌溉水源,即图①应该是我国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适合生长在热量较少的北方,即图②应是松嫩平原甜菜生产的主导因素。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是由于海拔不同,引起热量分布的垂直变化,进而使农作物的分布也呈现垂直变化,所以图④的地形因素应该是垂直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美国的农业带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故图③的农业技术改革应该是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案:C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A. 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 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

C. 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

D. 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回答23题。

2. 导致产生上述情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3. 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是(   

A. 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 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 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

D. 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4.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   

A.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 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 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 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5. 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 交通运输

C. 政策                                      D. 科技

 

6. 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B. 玻璃温室是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改造的结果

C. 修筑梯田扩展农作物种植的高度

D. 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是政策的干预

 

7. 下图为“影响农作物生产因素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花生  ②水稻  ③蔬菜  ④冬小麦

B. ①甘蔗  ②棉花  ③花卉  ④甜菜

C. ①油菜  ②花卉  ③水果  ④棉花

D. ①棉花  ②桑树  ③亚麻  ④冬小麦

 

8. 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是其最主要的形式

B.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

C.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

D.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9.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国土西南部

B. 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C. 家庭式的混合农场规模很大

D. 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的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

 

10. 下列关于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和农畜产品相同

B. 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是一致的

C.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D. 农业地域的类型基本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11.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_   _____

 

12.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_______的结果。

 


【试题答案】

1、解析:华北地区缺水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大是其调整决策的原因。这体现了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原则。

答案:C

2、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

答案:A

3、解析:荔枝、柑橘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条件即气候,如今北方市场上荔枝随处可见,与现代交通、冷藏、保鲜技术有关。

答案:A

4、解析:温室无土栽培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特点的限制,市场的需求对其起到促进作用。而农业技术的发展是其得以实施的保证。

答案:D

5、解析:鲜花易凋谢且不易久存。如果没有快捷的运输方式是很难使鲜花市场扩大的。

答案:B

6、解析: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很大,但不是决定因素,修筑梯田只是扩大了耕地面积,至于种植高度是由气候因素影响的。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应该是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而不是政策的干预。玻璃温室的出现是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B

7、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来理解,需要运用初中地理的有关常识。

答案:B

8、解析: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生产有多种方式,但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类型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等。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同时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答案:C

9、答案:A

10、解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下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也会产生变化。同一农业地域内的农畜产品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如混合农业地域内就有牧羊与牧牛的不同。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答案:C

11、答案: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12、答案:因地制宜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