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2. 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讨论怎样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形成新陈代谢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
3. 概述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2. 体温调节
3. 血糖调节
难点:1. 稳态及其调节
2. 血糖调节
三、考点分析: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要求 |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环境的稳态中的作用 (6)体温调节 (8)血糖调节 |
Ⅱ Ⅱ Ⅰ Ⅱ |
说明: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一)体液:由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组成。
(二)内环境
1.
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来源:学科网][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
2.
组成及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一)血浆中含有的水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约占7%~9%,无机盐约占1%,其他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来源:Z,xx,k.Com]
(三)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渗透压
1.
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
渗透压的成因[来源:学科网]
3.
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二)酸碱度
1.
正常人血浆的酸碱度接近中性,pH为7.35~7.45。
2.
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3. 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HCO3-、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三)温度]
1.
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2.
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1. 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3.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四、血浆中成分的变化与人体的代谢和健康
(一)从水分的含量及平衡来分析: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取水分,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分,当血浆中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
(二)从O2的含量来分析
1. 刚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以便于运输更多的O2并排出CO2,以满足新陈代谢所需。[来源:学+科+网]
2. 短时间的剧烈运动,O2的含量暂时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三)从蛋白质、废物的含量来分析
1.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1)营养不良使蛋白质合成量减少;
(2)患肾小球炎,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患者出现水肿现象。
2. 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易患尿毒症。
知识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
1.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2.
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
1.
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pH、温度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二)血糖的平衡。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
(三)体温的恒定。当我们感冒发烧时,常感到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知识点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一)体液调节:是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来源:学.科.网]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作用途径 |
反射弧[来源:Z|xx|k.Com] |
体液运输 |
反应速度 |
迅速 |
较缓慢 |
作用范围[来源:Zxxk.Com] |
准确、比较局限 |
较广泛 |
作用时间 |
短暂[来源:学§科§网] |
较长[来源:学科网ZXXK] |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来
1. 血糖的三个来源
(1)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2)肝糖原的分解;
(3)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
血糖的三个去向(正常情况下)
(1)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3)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3.
正常情况下的血糖浓度为0.8~
4. 血糖平衡的机理
(1)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等,使血糖水平降低。
(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二)人体体温调节[来源:学+科+网]
1. 产热途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2. 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其次还有排气、排尿和排便等。
3、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三)水盐调节
1. 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 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 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例1.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氨基酸
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而不是细胞内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而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及氧均可在血浆中存在。
答案:A
例2.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胰腺组织细胞的内环境、血糖的调节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的。
(2)O2、CO2等气体在动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跟二氧化碳相反。所以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向组织细胞内扩散。
(3)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进入消化道后分解有机物;胰腺中的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首先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与调节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使尿液中有葡萄糖(糖尿)。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知识点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例1.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解析: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使血糖的利用减少,从而浓度升高。
答案:A
例2.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______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中______(激素名称)的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
(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______,该结构还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解析:由图解观察,T-E-N-F-B途径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而骨骼肌的收缩本质上还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来完成的;当体温下降时,人体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机体代谢加快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当人体产热量高于脑热量时,体温会升高;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1)神经 有氧呼吸 (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3)=
(4)下丘脑 水的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内分泌等其他活动
提分技巧
一、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含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二、(1)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2)内环境处于稳态的机体是否就一定能够进行一切的生命活动?不一定,如植物人就无躯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
三、经测量,某人在24小时内体温都处于
不对。此人在24小时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专题二十四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1. 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免疫疾病
1. 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
2. 防卫过度
(1)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四、免疫学的应用
二、预习点拨
探究与反思
探究任务一:免疫调节
【反思】(1)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调节过程是怎样的?
探究任务二:免疫调节疾病和免疫学的应用
【反思】(1)有哪些免疫调节疾病?
(2)免疫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应用?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2. 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 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无机盐和维生素 D.
氨基酸
3.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淋巴、组织液 D.
内环境
4. 正常生理条件下,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 血糖的氧化分解 B.
血浆蛋白的合成
C. 抗原与抗体结合 D.
乳酸的生成
5.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
A. 复合氨基酸 B.
葡萄糖和维生素
C. 无机盐 D.
血浆蛋白
6.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7. 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象是(
)
8.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中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因某种原因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 细胞的代谢过程决定着内环境的稳态
9. 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 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 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10.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 唾液腺、垂体、肠腺 B. 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 睾丸、汗腺、皮脂腺 D. 卵巢、胃腺、肝脏
11. 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
A. 血浆CO2浓度升高
B.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糖浓度升高
12. 在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的浓度关系分别为(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13. 下列叙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 肾脏不时的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B. 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C.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
D. 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14.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血流量 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⑥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 ⑦骨骼肌战栗 ⑧代谢活动增强 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A. ①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⑤⑥⑦
C. ④⑤⑥⑦⑨
D.
①②③⑦⑧
15. 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下丘脑 B.
延髓
C. 大脑 D.
小脑
二、简答题
16. 在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将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9%的NaCl溶液200
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________,尿量将________。
(3)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给一个健康男子静脉推注10%的葡萄糖溶液100 mL,请在坐标图中绘出你预测的血糖含量变化的大致情况。
17. 如下图所示表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A、B、C、D合称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18. 下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
(5)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H2CO3]<15时,立刻发生酸中毒。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的功能。
A.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
调节细胞的pH
C. 组成细胞的结构 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19.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其中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进入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3)②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4)D表示________。
20. 下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________,其中⑦表示a激素对肌肉的影响是 ;⑨表示a激素对组织器官的影响是________。
(2)图中b激素是________,其作用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特殊条件下,与该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图中③过程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4)图中②过程具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B 4. C 5. D 6. B 7. A 8. B
9. 解析: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感觉浑身酸痛,说明体内乳酸含量增加;②出现了大量出汗的症状。A项:人在剧烈运动后体内产生的乳酸多数被中和,血浆pH不会显著降低。B项: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失去许多无机盐和水,应及时补充无机盐和水;另外代谢产生大量热量,夏季体内外温差小,应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C项:人体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由于大量运动后人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减少,为尽快恢复应进食含糖较多的食品。D项: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减慢,因为酶促反应有最适宜的pH。答案:B
10. B 解析:人体的腺体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的物质通过管道排到体外,如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分泌到消化道中发挥催化作用,而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环境;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叫激素,激素合成后直接进入人体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有血浆,即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11.C 12.A
13. 解析:肾脏不时的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血浆的pH,实现了pH的相对稳定;肝脏中的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去,维持了血糖的平衡;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不大。答案:B 14.解析:人在寒冷环境中代谢旺盛,产生大量能量维持体温,所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A 15.A
二、简答题
16. 解析:血浆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等。当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时可与NaHCO3等碱性物质反应,当碱性物质增加时,就与H2CO3等酸性物质反应,从而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导致体内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体内细胞的细胞呼吸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引起血浆pH略有下降。注射9%的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升高,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的利用,抑制血糖的来源,血糖浓度降低,使其在正常血糖浓度范围内波动变化。
答案:(1)缓冲物质(缓冲对)
下降 氧气含量不足,体内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升高 减少 (3)如下图所示
17. 答案:(1)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细胞外液 体液 (3)内环境 调节
18. 解析:图中A为肠腔,相当于外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如果①为淀粉,则②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
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B
19. 解析:(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和肺部的毛细血管(肺);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其中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进入的具体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
(3)②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D表示皮肤。
答案:(1)肺泡和肺部的毛细血管(肺)
(2)淋巴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皮肤
20. 答案:(1)胰岛素 促进肌肉细胞合成肌糖原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2)胰高血糖素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3)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4)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