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溶液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能判断溶质和溶剂(重点);认识溶液的基本性质——均一性和稳定性(难点)。能初步区分溶液、乳浊液和其它分散体系。

2、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和溶解的实质(难点)。初步了解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电离。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以及能量发生的原因(重点、难点)。

4、了解乳化作用及洗发液的去污原理。了解水溶液的一些重要性质(重点)。

5、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学会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重点)

 

三、全面突破

知识专题(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1)形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可以有多种)和溶剂(只有一种)

4)溶质、溶剂的确定:固液混合,        为质;气液混合,        为质;

液液混合,      为质;若有水在,     为剂;混合有变,       为质。

5)溶液的质量、体积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溶液的体积      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6)溶液的分类:

按含溶质多少分类:浓溶液和稀溶液

根据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2、电离

1)定义:物质溶解在水中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HCl==H+ + Cl    NaOH==Na+ + OH    Na2CO3==2Na+ + CO32

3)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

3、溶解过程的分析及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溶解过程

小结: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悬浊液

乳浊液

溶于水的物质分

散于水中

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

粒悬浮于水中

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分散到水中

分散微粒及直径大小

分子、离子,直

径小于109m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直径大于106m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直径大于106m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置固体小颗粒下沉

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置小液滴易上浮分层

氯化钠溶液

黄泥水

油水

5、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使植物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比较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注意:乳化和溶解的原理不同,溶解是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而乳化则是被分散的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两种现象物质粒子存在的形式不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某些性质会发生改变:

1、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

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的沸点会升高。

3、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等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思考:食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食盐固体不导电的原因:

蔗糖溶液不导电的原因:

小结:溶液导电或不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典型例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和水      B. 植物油和汽油 C. 碘和酒精        D. 植物油和水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当分散于水中时会形成乳浊液,但植物油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碘能溶于酒精形成溶液。

答案:D

 

2日常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 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解析:汽油能洗去油污属于溶解,溶解和乳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颗粒的大小不同,溶解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而乳化是以小液滴即巨大分子的集合体形式分散。

答案:A

 

3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解析:该题考查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某些性质会发生改变,如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沸点会升高。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答案:B

 

4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装置,小白的方案为甲装置,其过程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进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气管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思考: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     ,原因是                        

2)用正确装置实验时: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硝酸铵,产生的现象是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氯化钠,产生的现象是                         

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氧化钙,产生的现象是                          ;与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现象       (填相同不相同),原理         (填相同不相同)。如何解释?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物质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以及对实验装置设计的评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1)小兰同学的设计合理,对甲装置,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即使氢氧化钠溶于水不会放出热量,随着加入的水量的增加,也会将瓶内的部分空气排出而导致导气管有气泡冒出,因此会造成对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出热量的错误判断。(2)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降低,因此如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硝酸铵,则产生的现象是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若换成氯化钠,由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所以导管口无明显现象发生;若换成氧化钙,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因此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现象相同,但原理不同。

答案:1)小兰(或乙装置),对甲装置,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随着加入的水量的增加,导气管有气泡冒出,因此会造成对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的错误判断。(2)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导管口无明显现象发生;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相同,不相同。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知识专题(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

如:75%的消毒酒精。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2)涵义:

3)公式:

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mVρ

4)应用——有关计算

溶质、溶剂及溶液质量之间的换算(直接用公式)

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的计算(把握一点:浓缩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溶质的溶液相混合的计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涉及到溶液的体积和密度的计算(先由体积换算成质量,再利用公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二)溶液的配制

1、配制溶液的步骤:

计算   称量(或量取)  溶解(或稀释)   装瓶存放(贴标签)

2、主要仪器:

3、误差分析:

 

【典型例题】

5对质量分数20%KNO3液解释正确的是(   

A. 100g水中溶解了20g KNO3

B. 100g KNO3溶液中溶解了20g KNO3

C. 20g KNO3溶解在80g水中制成的溶液

D. KNO3与水按15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解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可知:20%KNO3溶液的涵义就是,每100份质量的KNO3溶液中含有20份质量的KNO380份质量的水。

答案:BC

 

620时,对100g 5%的食盐溶液做了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每次所得溶液中无溶质析出或剩余)。

1)蒸发1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加入10gNaCl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增加10gNaCl1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加入100g15%NaCl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100g×5%=100g10g)×x   x=5.6%

2)(100g×5% +10g/100g+10g)×100%=13.6%

3)(100g×5% +10g/100g+10g+10g)×100%=12.5%

4100g×5% +100g×15%=100g+100g)× x   x=10%

答案:15.6%   213.6%  312.5%   410%

 

710010%的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 蒸发掉50                    B. 加入10硝酸钠固体

C. 加入12.5硝酸钠固体            D. 倒掉一半的溶液

解析:增大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有

1)加入溶质:

设需加入硝酸钠固体质量为x

2)蒸发水:

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

答案:AC

 

8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 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5g+80g90.6g=4.4g

鸡蛋壳中CaCO3质量为x,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4.4 g

  

318.3%

答案:14.4  266.7%  318.3%

 

四、考场清单

本单元知识的考查从命题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生活或所学具体实例考查对溶液、溶剂、溶质、乳化作用的理解。2、借助生活实际问题,考查溶液配制过程、操作及有关问题。3、单纯考查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型较少,往往结合化学反应,考查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基本题型: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

基本考点:

1、溶液、溶质、溶剂、乳化作用的理解及判断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分散体系的区分

3、食盐等物质的电离,物质溶解过程、溶解的实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5、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其相关计算

6、溶液的配制

 

五、本讲小结

知识结构:

 

复习指导:

1、复习溶解与乳化作用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分散,可运用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展现分散体系颗粒的大小与分散的结果,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溶液、乳浊液,从而弄清溶解作用与乳化作用的区别。

2、关于溶液的配制,要明确配制的步骤及各仪器的作用,通过实验原理弄清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可能后果。

3、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熟记计算公式,明确计算类型,解答综合计算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变化的过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形成解题的步骤、方法。要善于总结各类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规律,培养自己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纯碱          C. 食盐            D. 白酒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无色;混合物;化合物;均一;稳定;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质是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生石灰             C. 硝酸铵晶体      D. 氯化钠晶体

5现有100mL 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含溶质20g              

B.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 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6、制作叶脉书签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 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 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7、在寒冷(1)的冬季,你如分别将盛有开水;冷水;食盐水;白糖水的器皿放在室外,早上可以看到结冰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量筒            C. 烧杯            D. 漏斗

9、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 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 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10、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的氯化钠质量(n)和溶液的质量分数(m)的关系变化为       

11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

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       (填字母)。

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

d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    仪器(填序号)。

a. 烧杯、b. 10mL量筒、c. 100mL量筒、d. 滴管、e. 玻璃棒、f. 药匙、g. 蒸发皿。

2)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12、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13、下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称取2.5g固体氯化钠:在天平两托盘中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片,天平平衡。然后往左盘放2g砝码,游码调至0.5g处,往右盘加氯化钠固体至天平重新平衡。请指出称量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结果将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14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求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制铅蓄电池时往往要用到稀硫酸,现要配制500mL 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

*16、将150mL稀盐酸(密度为1.1 g/cm3)加入盛有53 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 g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B

C

C

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D

A

11、(110     B   c   a   2)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12

 

 

方案一

硝酸钾固体:10g,水:40g

方案二

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水:25g

方案三

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7g,水:23g

13④③②①⑤  称量物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偏小

14、解析:NaCl质量分数为:36g/100g+36g×100%=26.5%

15解析:不同的溶液或液体进行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混合前各液体的体积之和。本题易犯错误是用总体积减去浓溶液的体积得到水的体积。事实上由于分子大小不同,分子之间有间隙,溶液混合前后体积是不守恒的。

解:设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需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水的体积=453.7g/1g/cm3=453.7 cm3

1622g  94.3%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