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考点清单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2、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3、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4、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5、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6、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了解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理解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意义,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难点: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苔藓    金鱼藻    灵 芝       蝗 虫

——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为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蛋鸡场)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作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例。

思考:为什么人工控制的种群一般雌性多于雄性?

这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为什么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使害虫不能完成正常交配。所以,可以通过破坏农作物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1000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理解了这点,同学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二)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小结: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

相互之间有直接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与种群的区别与联系:

与种群的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

植被(vegetation):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以森林植物群落为例,说明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群落由上而下依次是:

乔木层:一般指5以上的乔木区,这一层动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昆虫、鸟类。

灌木层:一般指15高的灌木丛区,动物有树栖兽类以及各种鸟类。

草本层:指地面上1以下的草本植物区,在这一层中,昆虫、蜘蛛、蛇及各种小型鸟和兽类较多。

苔藓地衣层:贴着地面生长的苔藓、地衣和真菌等。

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

池塘群落:

动物在群落中也存在类似的分层现象,淡水养鱼中四大家鱼的混合饲养,就是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

2、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不同的现象。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树冠的疏密度,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于是群落就由各种不同的小群落镶嵌分布在地面上,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群落内环境因素的差异而造成的。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读图: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其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保护色:颜色与环境相同;避免被敌害发现,并有利于捕捉食物。如北极熊的体色等。

拟态:形状和色彩与环境中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相似;避免被敌害发现,并有利于捕捉食物。如枯叶蝶、竹节虫、具有毒蛇鲜艳体色的无毒蛇等。

       

警戒色:颜色与环境不同,具有恶臭或者有毒等特征,起警告作用。如黄鼬、蝮蛇、黄蜂等。

         

        

此外,如仙人掌能耐受长期的干旱,适于沙漠环境;哺乳动物发达的四肢,适于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以便觅食和躲避敌害。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助(蚂蚁、蜜蜂)的现象,也存在着斗争(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的现象。――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2)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互惠(互助互利):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间协作     如:花与蝴蝶    

共生: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竞争: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种间竞争           如:水稻与杂草   

捕食:一方杀死或吃掉另一方                          如:鸟吃虫

寄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典型例题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种群的是(   

A.所有的藻类                          B.所有的鲫鱼     

C.所有的浮游动物                      D.所有的微生物

解析:池塘中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有很多种,所以不属于种群,而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物种,所以可以归为一个种群。

答案:B

 

2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国、各种肤色的运动员齐聚北京,角逐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奖牌。

1)根据肤色不同,人类可以分成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地球上所有这些不同肤色的人属于同一个       。(填种群群落

2)从运动成绩看,不同肤色的人种在不同运动项目上各具优势。比如黑种人在田径项目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泳池里却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原因之一是黑人的骨骼更加密实,而脂肪的比例却相对较小,这使得黑人身体的平均密度较      (填),因此在泳池中,黑人需付出更大的力气才能解决身体上浮的问题。

3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倡导的体育精神,所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比赛时应尽可能多地将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     

解析:第一问很容易得出答案,地球上所有的人属于一个种群。第二问,因为黑人的骨骼密实,所以其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第三问,运动员在比赛时要尽可能多地将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1)种群    2)大 3)机械能

 

【知识点2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理解:

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存在的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群落是有地域性的,群落的划分是人们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观察和研究的需要来确定的,生态系统也按照这两个原则划分。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湖泊、一条河流,甚至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小的生态系统可以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以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有高大的乔木、许多灌木和苔藓等,还有各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许多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还有各种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及气候因素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草原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灌木和罕见的乔木,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水生动物和两栖动物很少。

作用:畜牧业基地,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蓝鲸。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沼泽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典型的有沼泽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是人工建立起来的,一定程度上受人控制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4、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①生物圈定义: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底部:地面以上10千米

岩石圈表面:地面以下2~3千米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浮游植物

消费者:浮游动物、鱼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物质空气、水和矿物质等能量阳光、温度。

1.生产者:

指自养生物,它们都是能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产者的主体。另外,光合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是生产者。单细胞动物绿眼虫在有光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此时是生产者;无光时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此时属于消费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必要的、最基本的成分。

2.消费者:

①主要指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

②直接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叫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肉食动物为次级消费者,捕食次级消费者的肉食动物为三级消费者,依此类推。

③消费者不是基本成分,它们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人除外)。

3.分解者:

主要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必要的、最基本的成分。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由太阳辐射能及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学物质组成的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主要包括太阳能、温度、水、空气、矿物质等。

 

(三)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思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草→兔→狐→虎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

食物链关系的本质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所以食物链表征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渠道。

食物网: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食。将一个群落中所有的食物链连在一起,组成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的结构,就是食物网。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则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如CONPS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典型例题

1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南湖中的南湖菱                     D.湖中的鲫鱼

解析:生产者必须是能自己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一般都是植物,在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南湖菱属于植物,所以南湖菱是生产者。

答案:C

 

2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小麦    B.鼠    C.    D.鹰

解析:生产者必须是能自己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一般都是植物,在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小麦属于植物,所以小麦是生产者。

答案:A

 

【知识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对照上图思考:1、若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在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有衰老、死亡、繁殖、新的生物迁入迁出等变化。

  2.由于某种原因,蛇或猫头鹰突然大量减少,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重新保持稳定吗?某种原因你认为可能有哪些?

师生分析:蛇或猫头鹰由于某种原因而突然大量减少,被蛇或猫头鹰所食的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草的数量同时迅速减少,但是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食草昆虫会迅速减少,而草的数量同时亦有所增加。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作用,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最终能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会重新保持稳定。某种原因的可能性是比较多的:

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使得蛇或猫头鹰死亡而数量减少;

也可能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导致鼠和青蛙死亡,蛇或猫头鹰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由于无机环境的变化使得蛇或猫头鹰迁出等等。

师生归纳: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在几十年内,若外界干扰不大,则生物个体会不断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环境到生物群落内部,又不断地从生物群落内部散发到环境中去。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亦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详细总结:

1、生态平衡: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2.生态平衡特点: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结构上的平衡)

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功能上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输出和输入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讨论:下图两个生态系统比较,哪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森林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交流: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详细结论: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越稳定。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思考: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地衣等植物;有丰富的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起来的,一定程度上受人控制的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人们种植的植物是主要成员,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其比生物单一性的农田生态系统要稳定得多。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但一旦其遭到破坏,则想再恢复其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将比农田生态系统要困难得多。

 

(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讨论:在你的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结自然因素有: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

       1)由于自然的灾害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的因素,因此称为自然致灾因子。

常见的有大气圈致灾因子(如干旱、台风、暴雨、冰雹、低温、霜冻、冰雪、沙暴、干热风)

水圈致灾因子(如洪水、内涝、风暴潮、海浪、海冰)

生物圈致灾因子(如作物病害、作物虫害、森林病害、森林虫害、鼠害、毒草)

岩石圈致灾因子(如地震、滑坡、泥石流、风沙流、沉陷、地裂缝、海啸)

2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3)危害性: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4)预防措施:

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包括:

A、对森林的过量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石油及海洋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

B、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造成食物链破坏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3)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a)破坏植被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b)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

c)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生态因素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思考:

11998年,我国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给我们国家造成了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大灾过后,党和政府痛下决心,宣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植被和防治洪涝灾害有什么关系吗?

――植被破坏,引起水土严重流失,气候变化异常,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在南极科考中,科学家发现,南极的企鹅体内竟然有杀虫剂DDT,这一地区从来没有施洒过农药,那么,DDT是从哪里来的呢?

――农田中大量施用DDT,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后,导致水生生物中毒,由于水体的流动使远在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

4)环境保护:

    A、自然保护:

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的重要手段

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典型例题

1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有科学家调查了影响脊椎动物灭绝的常见原因,结果如下表所示。

 

每一种原因所占比例(%)

生境消失

过度开发

物种引进

捕食控制

其他

还不清楚

哺乳类

19

23

20

1

1

36

 

20

11

22

0

2

37

爬行类

5

32

42

0

0

21

 

35

4

30

0

4

48

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3)如果要比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过度开发物种引进等三大原因分别对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程度,应对上述数据先    进行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解析:第一问生境消失是指生存环境的破坏,这肯定是在生态系统的层次上论述生境消失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第二问,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短,则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第三问,我们对数据的处理一般是求其总和,再精确些还可以求平均值。经过求和或求平均值不难得出物种引进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答案:1)生态系统   2)自动调节  3)对各列中的数据计算总和(或取平均值)物种引进

 

2某校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养殖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自动调节能力      (填较强较弱);

2)牛呼吸作用产生的       可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光合作用的效率;

3)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素,第一问,因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成分单一,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第二问,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第三问,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1)较弱 (2CO23)分解者

 

四、应考锦囊

    本讲的知识点在中考中常出现的有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辨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从考查的形式来看,与日常生活、生产的情境相结合的知识点考查得比较多,同学们在拿到题后首先要弄懂材料所给信息,过滤出你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样有条理地答题才能得到高分。

 

五、本讲小结

1、明确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2、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4、理解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对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六、超前思维

下次上课前请同学们做好以下准备:

健康;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的防卫;非传染性疾病;照顾好你的身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健康的概念;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预防。

3、识别免疫现象、类型;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了解免疫功能。

4、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青春期高血压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及其预防。

5、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6、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了解血型和输血。

 

(二)阅读内容:课本62~99

 

(三)牛刀小试:

1. 人的健康包括                           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2. 当前,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更被号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3肿瘤是一种         疾病,其肿瘤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肿瘤细胞特点: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同点                  不同点:前者局限于         ,后者                           ,从而在病人体内广泛扩散。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叫做癌

4. 人有多种血型系统,临床上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 ①ABO血型由__________决定;②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         、型                  型、         型);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人的血型是由______决定的,且终身保持不变。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08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浒苔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 浒苔过度繁殖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C.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

      D. 浒苔过度繁殖对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

2200822是第13世界湿地日。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的生产者是浮游动物

    B.小鱼大鱼是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

    C.湿地中的所有鱼类是一个生物种群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科学研究具有层次性,如从生物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从群落到生态系统。人们之所以在生态系统这一层面进行研究,是因为(   

A. 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B. 同物种的许多生物组合在一起具有生物个体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C. 不同物种的生物会产生相互作用   

D. 生物与环境会产生相互作用

*4《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这段话所反映的食物链是(   

A.蝉螳螂黄雀                B.树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                D.黄雀螳螂

5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蝉→螳螂→鹰                          B草→鹰→兔  

C草→兔→鹰                              D鹰→兔→草

6.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A.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7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兰溪中洲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金华大佛寺周围所有的银杏树        D.武义寿仙谷中所有的生物

8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宁波市区所有的鸟可称为一个种群       

B细胞经过分化可产生不同的组织

      C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D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9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活着许多水生、陆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园内河流交汇、鸟语花香。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该湿地公园属于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生物圈

10.下图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图中的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乙            D.丙和甲

二、填空简答题

1.地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她的一切,她为我们提供食物,为我们提供能源。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平衡,造成了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
     
1)我们食物中的有机物是植物通过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制造的。

2)地层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并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因此,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平衡这句话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          

  *2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解。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3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填等于大于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4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一般有3种:

直接观察法:逐一统计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的个体。

间接观察法:通过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估计生物数量,如通过寻找某个区域内海燕的窝巢数来估测海燕个数。

取样法:通过在一个小区域内统计生物的数量(一个样本),再乘以倍数,即可确定一个较大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数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兴安岭科考队员,要调查整个大兴安岭落叶松的种群数量,你将采用____________法,理由是                       

*5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若在被调查的一个池塘中,捕获一部分鲫鱼(数量为M)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重捕的鲫鱼数为n,其中标记的鲫鱼数为m,则可计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种群的数量为Mn/m。在计算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时用到的一个假设是       

6.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7下表是对长期使用两种肥料的农田中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的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种/米2

蜱螨类(种/米2

线蚓类(种/米2

线虫类(种/米2

有机肥田

10

38

40

19

化肥田

4

16

18

7

化肥田与有机肥田相比较,土壤动物物种的_____________减少,但施加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会对土壤产生_____________污染。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D 

4. B

解析:食物链一定要从植物开始写起,所以只有B答案正确。

5. C                 6. D                    7. D                    8. A

9. B

解析:从描述中可知此地有生物,也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可构成生态系统。 

10. A 

 

二、填空简答题:

11)光合作用  2)生物圈

21种群(或生物种群)2 生产者(3 海藻磷虾须鲸

3.(1)大于  阳光  2)消费者和分解者

4取样  因为落叶松数量过于庞大无法直接观察,没有比落叶松自身更容易观察的痕迹或标记

5重捕鲫鱼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与池塘中标记鲫鱼数的比例相等

61)菊花的开花可能受短日照的影响(或菊花可能在日照时间短时开花)

或菊花的开花可能受长日照的影响(或菊花可能在日照时间长时开花)

2日照时间长短 (或日照长短)  

3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的菊花开花,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的菊花没有开花

或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的菊花开花,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的菊花没有开花。(答案要与假设对应)

7多样性(或数量)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