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生物的进化;进化与遗传
二、考点清单
(一)学习目标:
1、列举不同环境中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说出化石形成的过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认同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2、区别神创论和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比较拉马克与达尔文观点的异同。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3、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知道基因工程、遗传在育种方面的作用。
5、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生物的进化:
(一)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神创论的基本观点:
(1)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生物是一成不变的,都是由神一次创造出来的。
(3)生物之间无血缘关系。
2、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3、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
(1)自然选择学说。
(2)比较解剖学证据。
(3)胚胎学证据。
4、化石。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2)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地表。
(3)植物化石的形成与动物化石的形成基本相似。
(4)化石分类:
遗体化石: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遗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粪化石、卵化石)及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形成的化石。
遗迹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脱水后的碳痕及足迹等化石。
5、马的进化历程。
(1)马的进化历程:始祖马→三趾马→近代马。
(2)马的进化比较见下表:
|
前趾 |
体型 |
背脊 |
运动 |
环境 |
始祖马 |
四趾 |
小 |
上凸 |
跳跃 |
草丛、灌木 |
三趾马 |
三趾 |
中 |
平 |
能奔跑 |
草原 |
近代马 |
一趾 |
大 |
下凹 |
能快速奔跑 |
草原 |
(3)马的进化历程说明:
①证实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证实生物进化的渐变性。
③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改变之间的密切关系,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
6、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1)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2)进化顺序: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意义:
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7.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二)进化论的演变
1、物种不变论
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之间无亲缘关系。
2、布丰的直线进化论观点:
物种是可变的,现代物种由古代物种进化而来,但进化是直线式的(物种是可变的,物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可引起生物体的改变。)
3、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①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
②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会逐渐退化。
③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路线,生物的变异一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物种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④解释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
4、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物种起源》
出版时间:1859年
中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达尔文是继拉马克后首次提出科学进化论的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真正原因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自然选择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成显著的有利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
5、归纳总结自然选择的要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是过度的。过度繁殖能力不仅可产生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且加剧了生存斗争,所以过度繁殖是能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条件,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和保证。
(2)生存斗争引起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繁殖和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大量的不适者被淘汰、少数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手段、动力或途径,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3)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可分为有利和不利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
(4)适者生存是指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而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生物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是指适应环境。
6、小结三种进化理论:
学说 |
祖先 |
进化原因 |
核心思想 |
布丰进化学说 |
不同 |
环境的改变(气候) |
物种可变 |
拉马克学说 |
不同 |
用进废退 |
物种可变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
达尔文进化论 |
相同 |
自然选择 |
物种可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
【典型例题】
例1.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贝类生物的贝壳化石,下面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有人把贝壳化石带上了喜马拉雅山
B.海洋贝类生物也可以在高山湖泊中生存
C.海洋贝类曾经从海洋登陆并爬上喜马拉雅山
D.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区域以前曾经是海洋
解析:科学家能够在很高的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贝类生物的贝壳化石,最有可能是这个地方原来是海洋,有海洋贝类生存,后来在造山运动中,这里变成了高山,所以选择答案D。
答案:D
例2.达尔文认为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支持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古代腔棘鱼化石 B.恐龙化石
C. 始祖鸟化石 D. 苍蝇被滴落的松脂凝成琥珀
解析: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的处于爬行类与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被认为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所以选择答案C。
答案:C
【知识点2】进化与遗传:
(一)遗传
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你与父母之间的相似之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
1.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2.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遗传物质的传递
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同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性状也很相似,不同生物个体间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有差异,性状也有较大差异。(例如:蝇有4对8条染色体;蜜蜂中蜂王与工蜂有16对32条染色体;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指出男女染色体的异同。如图)
男性的第23对染色体是XY,女性的第23对染色体是XX。
2.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进一步证明,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
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由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如下图所示:DNA分子是长而相互缠绕的双链结构,整个模型活像一个双螺旋上升的楼梯,梯子两边的“扶手”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连接而成的,中间的“踏脚”是分别连在两边脱氧核糖分子上的两个碱基。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4.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
5.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四)进化理论的发展
1.回忆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物种可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
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从而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3.达尔文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综合进化论则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进化过程,因此我们能体会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补充。
(五)育种和优生
1.杂交优势: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就是由公驴和母马杂交而成的,骡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且食量比马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2.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介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介绍克隆技术(“多莉羊”的诞生过程):
3.遗传病与优生。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婚配。
【典型例题】
例1.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 来实现。
(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 。(可能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遗传知识和动物保护,第一问,肯定是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基因来实现。第二问,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从实验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而“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则不是减少实验动物的理由,而是利用实验动物的可行性验证。
答案:(1)基因 (2)②③④
例2.我国是杨梅的原产地,余姚和慈溪的“荸荠种”乌梅更是享誉国内外。
(1)乌梅汁多、味甜、核小的优良性状是由DNA上的 决定的;
(2)乌梅能开花、结果,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解析:本题重在对遗传知识和生殖方式的考查。第一问答案显然是基因,第二问,乌梅能开花、结果,说明是借助于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1)基因; (2)有性。
四、应考锦囊
本讲的知识点在中考中以遗传知识作为主要知识点出现,重在考查同学们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识别,对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DNA的分子结构,进化理论的发展,育种与优生,基因工程的前沿知识的理解。这些知识点难度不大,同学们一方面要紧扣题目所给信息,另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所学,把题中有用的信息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加以解答,一般是完全可以得全分的。
五、本讲小结
1、明确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研究价值。
2、明确进化论的演变过程。
3、理解进化与遗传的相关知识。
4、理解基因工程对现代工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六、超前思维
下次上课前请同学们做好以下准备:
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2、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3、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4、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5、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6、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了解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理解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意义,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阅读内容:课本34~61页
(三)牛刀小试:
1. 种群定义:生活在
内的
的
,称为种群。
2. 群落定义:在
的
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 。
3.生态系统含义:一个
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
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成分包括
、
、
和
。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种类
,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的形成需要千万年的时间
B.化石生物与现在的生物往往不相似
C.化石是物种可变的有力证据
D.年代越早的岩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的结构越复杂
2.如图所示的结构最可能表示的是( )
A. 一对染色体 B. 一个细菌
C. 一个基因片断 D. 一个精子
3.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5.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特制的显微镜下,能看到其皮肤、脑部、肺部发出绿色荧光。关于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高等生物才有基因 B.小鼠的细胞内基因数目很少
C. 生物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D. 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染色体上
6.“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膜和细胞质 D.细胞核
7.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A.适龄结婚,适龄生育
B.遵守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C.做好婚前检查,进行遗传咨询 D.为确定胎儿性别,进行产前诊断
8.现代遗传学认为,能控制生物体性状特征的是( )
A.基因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
*9.以下事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将海水变成石油
B.制造出具有记忆功能的合金材料
C.培育出转基因食品
D.航天技术有望实现人类到太空旅游
10.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一样,由此可以推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细胞核 D.细胞膜
C. 细胞质
D.细胞壁
11.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B.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
C.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牛顿测定了大气压的具体数值
二、填空简答题
1.
(1)从提取DNA的操作中可知,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 组成的。
(2)DNA鉴定技术的理论依据是,DNA分子上一些特定的 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
*2.双胞胎有同卵和异卵之分。异卵双胞胎由两个卵细胞受精形成;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卵细胞受精形成,但在分裂中形成两个胚胎。从其形成的机理来看, (填“同卵”或“异卵”)双胞胎的个体相似性较大,因为他们染色体中的基因基本相同。但即使如此,其两个个体之间仍存在着不同,这一差异就是生物的 现象。
*3.
(1)“小偃6号”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获取的物质是 。
(2)“小偃6号”所表现出不同于普通小麦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性状的现象,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
(3)“小偃6号”能够获得高产,除了品种优良外,在种植上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4)面粉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5)从遗传的角度看,“小偃6号”具有较强抗病害能力的性状是由DNA分子上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4.氮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之一。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能利用其根内的根瘤菌(一类细菌)进行生物固氮,即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被作物利用,豆科作物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水稻、小麦等非豆科作物没有生物固氮的本领,设法让非豆科作物也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科学家希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固氮细菌中控制固氮特征的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的细胞内进而培育出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非豆科作物。
(1)根瘤菌和豆科作物的关系是_______(选填“互助互利”或“寄生”)。
(2)固氮基因是根瘤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_______片断,控制着根瘤菌的固氮特征。
(3)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4)如果科学家的设想得以实现,请你谈谈有何意义?_______
5.美国科学家普鲁伊特和洛尔在研究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时发现:亲代身上的某种基因可以在它们的子代身上完全消失,随后又突然在子二代身上重新出现。换句话说,基因也会隔代遗传!这一事实对现在的经典遗传定律构成了挑战。
(1)基因是DNA上的一些片断,能决定生物的性状。对拟南芥的细胞结构进行分析,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中。
(2)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尝试用其他理论进行解释 B.直接否定经典遗传定律
C.寻找更多实验证据的支持 D.通过重复实验进行检验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B
解析:②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因而可以形成新个体。
5. D 6. D 7. D 8. A
9. A
解析:水的元素成分主要是氢和氧,而石油的元素成分主要是碳和氢,所以不可能相互转变。
10. A 11. A
二、填空简答题:
1.(1)蛋白质 (2)基因
2.同卵 变异
3.(1)无机盐 (2)变异 (3)做好施肥、防虫工作等 (4)淀粉(或糖类)(5)基因
4.(1)互助互利 (2)基因 (3)由0价变为-3价 (4)将大大节省氮肥的使用量。
5.(1)细胞核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