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二、考点清单
1、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膳食的重要性。
2、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一)蛋白质
1. 功能: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 存在:
3. 构成: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构成。
4. 人体蛋白质代谢:
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与胃中的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的同时放出热量,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5. 几种蛋白质:
(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气体运输载体: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CO中毒:血红蛋白与CO结合的能力比与O2结合的能力强200倍,导致患者缺氧死亡。
吸烟的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6. 蛋白质的变性:
引起变质的因素:
利用蛋白质遇到甲醛变质,可以用甲醛水溶液(也称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1. 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提供60%~70%的能量)——直接供能。
2. 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称碳水化合物。
3. 存在:谷类(米、面)、蔗糖(甘蔗、甜菜、冰糖、红糖、白糖)、马铃薯、洋芋、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
4. 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首先变成麦芽糖,又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又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
(2)葡萄糖(C6H12O6)(人体可以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分类和存在
★糖类、脂肪及部分蛋白质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油脂的其它作用:
1、进食含有脂肪的菜肴,由于胃对脂肪消化慢,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能产生一种饱腹感。
2、保护和固定体内器官,并起润滑作用。
3、溶解营养素。因脂溶性维生素A、D、E、K只有溶解于脂肪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
(四)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1. 存在:水果和蔬菜中(多数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2. 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维生素 B. 糖类 C. 油脂 D. 蛋白质
【解析】糖类、脂肪及部分蛋白质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答案】A
例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用硫磺熏蒸使食品增白 B.
食用加碘盐防止甲状腺肿大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D.
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认识一些有毒物质和掌握抵御有害物质侵害的方法。这些物质包括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甲醛(能与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质)、甲醇(会使人眼睛失明,过量会使人死亡)、工业用盐(NaNO2)、农业用于杀菌的波尔多液、黄曲霉素等。
【答案】B
例3: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支柱。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
品名 |
xxx蔬菜苏打饼 |
配料 |
小麦粉、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白砂糖、奶油、食盐、脱水青菜、橙汁 |
保质期 |
十二个月 |
生产日期 |
|
从该说明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富含蛋白质的是 ;富含油脂的是 ;富含维生素的是 。
【解析】 此类试题一般会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来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及其营养功能。以图示或者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各种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根据信息和给定的食物表格联系已有知识,并能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或奶油;脱水青菜或橙汁。
例4:黄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和B的含量比西瓜高出1~5倍。已知高温时维生素会被破坏,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时较稳定。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如何合理的食用黄瓜?
【解析与分析】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较稳定,因此食用黄瓜时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醋;又由于高温时黄瓜中维生素损失较大,所以黄瓜不宜煸炒着吃,应以凉拌为最好。
知识点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有50多种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常量元素)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 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骨架。
(1)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补钙类产品。
(2)缺钙:青少年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2. 钠和钾:
(1)Na+: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
(2)作用:使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的pH(如血液的pH为7.35~7.45)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有20多种,如铁(Fe)、锌(Zn)、硒(Se)、碘(I)、氟(F)
有害元素如Hg、Pb、Ag、Ba、Al、Cu、Cr等。
1. 铁(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时患缺铁性贫血。
2. 锌(Zn):影响生长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3. 硒(Se):防癌、抗癌的作用
缺硒会引起癌症和表皮角质化。如果摄入过量,反而会致癌
4. 碘(I):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 氟(F):防治龋齿
缺氟容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或氟骨病。
【典型例题】
例1:人体中生命必需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缺少某种元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
A. 碘
B.
铁 C. 钙 D.
锌
【解析】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需要我们去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般会以考查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缺少后引起的危害为主。其中常量元素中的钙,微量元素中的碘、铁、锌、氟、硒会成为中考试题的考点,复习时应加以留心。
【答案】C
例2: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理想炊具,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锅含有碳元素 B. 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 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 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解析】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少后会引起贫血,因此使用铁锅时食物中带入人体需要的铁元素,达到补铁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加入少量的食醋效果会更好。
【答案】D。
例3: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身体健康。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每人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15mg。下图为“XX牌锌补品”的说明书,请分析回答:
XX牌锌补品 [主要原料]乳酸锌、葡萄糖、鸡蛋蛋白粉 [含量]每粒中含锌1mg [服用量]每日2次。3~10岁,每次2粒,10岁以上,每次4粒 [注意事项]1、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2、不宜超过推荐量 |
(1)指出该“锌补品”中含有营养素的一种物质是_____
(2)若服用这种“锌补品”补锌,根据你的年龄,相当于每日补锌_______mg;
(3)你认为“不宜超过推荐量”的理由是: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一道标签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将标签的说明读懂,不宜急于答题。第1小题难度不大,要找含有营养素的物质肯定是要从[主要原料]中找,葡萄糖、鸡蛋蛋白粉均可;第2小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中学生是超过10岁的,所以[服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粒,而每粒中含锌1mg,即8 mg;第3小题是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微量元素无论是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都会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答案】葡萄糖(或鸡蛋蛋白粉);8;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或以免超过每日适宜摄入量等)。
知识点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按是否含碳元素分为
1. 常见的有机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乙醇(俗称酒精)C2H5OH、乙酸(俗称醋酸)CH3COOH、葡萄糖 C6H12O6、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塑料、橡胶等
2. 有机物种类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的分类
(二)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1. 分类:
2. 塑料的热固性和热塑性:
(三)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及消除污染的方法:
主要造成白色污染,塑料长期堆积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焚烧时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A. 淀粉 B. 甲烷 C. 碳酸钙 D. 蔗糖
【解析】在化合物中除CO2、CO、H2CO3、Na2CO3、CaCO3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以外,其余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C
例2: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合金 B. 合成纤维 C. 合成橡胶 D. 塑料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A
例3:我省宜春某麻纺厂生产的“XX牌”服饰以其美观大方、舒适被消费者喜爱。该品牌衬衫的面料成分为“75%苎麻,25%棉”,请问:
(1)制作该衬衫的纤维种类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
(2)要检验某服装是否用涤纶制成(该品牌衬衫是否为假冒产品),简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识别是生活中的常识性内容,一般采用燃烧法即可进行区分,天然纤维燃烧快,灰烬少且颜色较浅;合成纤维燃烧时纤维卷缩,灰烬为黑褐色硬块。
【答案】(1)天然纤维;(2)取面料少许灼烧,燃烧时纤维卷缩,灰烬为黑褐色硬块的是假冒产品(或取面料少许灼烧,燃烧快、灰烬少,呈浅灰色的是正版产品)。
四、本讲小结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尽管不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却成了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会涉及到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多种考查题型,试题考查时的特点一般会“高起点、低落点”,最终仍旧要回归书本,所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要熟记,做到心中有数。
五、应考锦囊
本讲的化学问题是常考问题,通过考点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到复习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对比记忆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解答时应看清试题要求,尤其是括号中的补充要求。
2. 了解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常见食品添加剂及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3. 遇到探究性实验试题时,应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只能有一个条件在变化,这样才能准确地探究出结论。
4. 标签题、图表题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考查化学元素常见的重要题型之一,如果不认真加以应对,可能会在中考中造成失分。此类试题的应对策略:解题的第一要点是要能图、表、文兼顾,有的同学失分就是因为没能将图、文相结合,或错读、漏读题中的重点提示而造成的。其次,要能熟练运用化学式计算,如质量分数计算,含杂质类计算等等。
5. 合成材料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内容:了解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导电塑料;了解合成材料的优缺点;知道塑料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六、超前思维:(中考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化类型 |
物 理 变 化 |
化 学 变 化 (化 学 反 应) |
|
区别 |
概念 |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含义 |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距离 ,物质的形状、大小 ,分子本身 变,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 变。 |
宏观:有 生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它物质 ,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结合方式 。 |
|
现象 |
多表现为 、 、 的变化。 |
伴随 、 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
实例 |
|
|
|
联 系 |
|
||
判断依据 |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性质类型 |
物 理 性 质 |
化 学 性 质 |
概 念 |
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 表现出来的性质 |
性质确定 |
由
感知或由
测知 |
通过
可知。 |
性质内容 |
颜色、 、 、熔、 、 、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
可燃性、 、氧化性、 、稳定性等。 |
3、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和放热、吸热现象
(1)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里,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变化划分,主要有
、
、 、 。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了解)
氧化反应 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得氧它就被氧化了。例如:
S + O2 SO2( 被氧化)
2CuO + C 2Cu + CO2↑
( 被氧化)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物质失氧(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它就被还原了。例如;
CuO + H2 Cu + H2O ( 被还原)
(3)放热、吸热现象
化学反应总是伴有能量的变化,有的化学反应放热,有的化学反应吸热。
4、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5、质量守恒定律:
6、金属活动性顺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 下列标识中,属于塑料包装回收标志的是( )
3.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碘
4. 下列物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大白菜 B. 鸡蛋 C. 大米 D. 植物油
5. 下列不属于塑料的是( )
A. 聚乙烯 B. 有机玻璃 C. 氮化硅陶瓷 D. 电木塑料
6. 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缺铁会引起贫血
B. 缺钙易患坏血病
C.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 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7.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 机动车的轮胎
B. 玻璃
C. 钢筋
D. 农业上施用的复合肥
8.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②植树造林 ③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④不用含磷洗衣粉 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 ⑥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
A. 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9.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陶瓷 B. 聚乙烯塑料 C. 生铁 D. 钢筋混凝土
10. 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 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 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11. 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 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
B. 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C. 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鲜美
D. 把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12. 以下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B. 甲醛不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因此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可长久保存
C. 蛋白质习惯上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D. 动物毛发(人的头发等)和植物纤维(棉花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气味
13. 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 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 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 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二、填空题:
1. 在甲醛、乙醇、熟石灰、大理石四种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常用作浸制动物标本的是__________,在建筑业上作为石料的是__________,可以代替汽油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_。(每空选填一种物质的名称)
2. 目前,上海已有不少住宅小区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请将下列垃圾的编号填入相应的垃圾箱内。
①家禽、鱼类内脏;②果皮、菜皮;③碎玻璃;④废旧电池;⑤废旧荧光灯管;⑥废旧金属制品。有机垃圾箱:__________;无机垃圾箱__________;有害物质垃圾箱__________。
3.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
(填化学式)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 下表列出两种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
单位 |
每百克平均含量 |
|
食品甲 |
食品乙 |
||
热量 |
kJ |
2100 |
1700 |
糖类 |
g |
78 |
50 |
脂肪 |
g |
28 |
6 |
蛋白质 |
g |
24 |
6 |
钙 |
mg |
930 |
200 |
磷 |
mg |
720 |
150 |
(1)每100克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表中所列营养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有_________类。
(2)某同学准备到野外探险,在所给表格的食品中进行选择,你建议他携带食品_____(选填“甲”或“乙”),你建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D;4、B;5、C;6、B;7、A;8、D;9、B; 10、B;11、B;
12、A;13、B
二、填空题:
1、熟石灰;甲醛;大理石;乙醇。
2、①②;③⑥;④⑤。
3、+5;吸附;CH3COOH。
4、(1)食品甲中的糖类;三;(2)甲;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