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本讲教育信息

. 本周教学内容: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寒潮

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

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2. 知识结构:

 

. 重点、难点

1.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2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 具体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密切相关。一方面,人类活动受气候影响,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改变地面及大气状况进而影响气候,变化的气候又对人类产生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分成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温暖时期、寒冷时期交替出现。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1)书92页图——雪线升高,气候变暖;雪线下降,气候变冷。

2)气候变化对人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3)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变迁引起的动植物分布的迁移。

2.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排放量多(人类活动燃烧大量矿物燃料);② 毁林。

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影响

农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全球来说,付出的代价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

工业

人类健康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引起海平面上升(据观测,近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0厘米20厘米),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生态系统

(三)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电视时常会看到电视屏幕右上角有上列的符号,你知道这些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吗?寒冷信号冷空气活动就是寒潮吗?

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只有强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寒潮。

1. 寒潮的概念

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2)中国气象局概念: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3)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念: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三天内)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

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

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2. 寒潮发生的原因

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P100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3个源地:

东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部的北冰洋。

中路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

西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源自①②的寒潮较多,源自③的很少。

从我国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8“寒潮天气及灾害”的材料。

从材料和图示看,寒潮源于西西伯利亚,途经准噶尔盆地的西部山地缺口侵入北疆,然后向南疆地区蔓延。

寒潮天气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冰雹等天气。

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四)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 寒潮危害及原因

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线电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2. 寒潮灾害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我国十几个省(区)。

2)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如1998318~22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少见的春季强寒潮,农作物普遍遭受冻害,同时出现冰雹、大风、降雪或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3)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寒潮的危害相当大。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3. 寒潮的防御

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寒潮的危害很大,影响范围很广,所以,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至掩盖了它带给人们的益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1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

文章最后列举了日本宫古岛利用寒潮能来发电,我国的内蒙古也利用风能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7万多台,解决了牧区大部分居民照明和收看电视等生活用电问题。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灾害。当前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两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波、泥石流。根据我们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请大家列出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寒潮、龙卷风等。

 

【典型例题】

[1] 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 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 地壳下降运动          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答案:D

 

[2] 根据下表和图,回答问题。

温室气体

工业化之前浓度(19701980年)

现在浓度(1990年)

年增量

在大气中衰变时间(年)

CO2

2.8×106ml/L

2.8×106ml/L

1.6×106ml/L

50200

甲烷

7.9×107ml/L

1.72×106ml/L

1.5×108ml/L

10

N2O

2.88×106ml/L

3.10×104ml/L

8×107ml/L

150

氟里昂11

0

2.80×104ml/L

1.0×105ml/L

65

氟里昂12

0

7.0

2.8×106ml/L

130

1)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使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有:           

3)请你提出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主要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4)表格中CO2浓度的变化会使图2C部分     (增大或缩小)。

5)表格中的氟里昂的变化会使图2A部分     (增大或缩小)。

解析:本题妙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查当前的热点问题:“大气环境保护”。同时把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3小题考查学生课本中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但(1)题应运用地理高考能力十项要求中的第九项“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去思考作答。(2)小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学生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CO2作用进行综合方能答出。(4)和(5)小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难度,但是只要思路清晰,也应能做出答案。具体的思路是:CO2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而表中表示大气长波辐射多少的即为C部分。所以C部分应为增大。氟氯烃增多,则会加剧臭氧层的破坏,而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作用,所以臭氧层被破坏,截留在大气中的紫外线部分就会减少,在表格中,A部分表示紫外线部分,所以A部分会缩小。

答案:

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氟氯烃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

2)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的溶解(岩石的风化)

3)减少和停止含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新能源,保护现在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4)增大

5)缩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冷锋天气                  B. 全年皆可出现

C. 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D. 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2.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 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 陆地面积增加

C. 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 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3.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 18801900   B. 19201940  C. 19581978   D. 19781998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4. 读下图,分析回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_____________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高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4)按图中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  )

A. 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 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 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 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 台湾海峡将变宽

5. 读“世界各大洲工业 CO2排放量”示意图(图1)、“世界 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图2)及有关资料,回答:

1

2

1)图中 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

2 2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 52.5% 、德国的 56% ,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__________

8 要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条)。___________

6. 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 A 预案,全球自 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 ;至 2100 年,按 B 预案和 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A 预案分别低_____ 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7. 读图,回答(1)~(3)题。

120世纪 60年代后(   

A.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

C. 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 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 以内

D. 近三十年,大气 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3)近年来,与 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 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 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试题答案】

1. A 

2. D  

3. 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分别算出AD各答案的时间段内的温差就可以看出D答案正确。

2)小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后果,由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才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A答案因果关系不对,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快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雪线的下界上移。B项正确。  

答案:(1D 2B

4. 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

3)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 C E

5. 分析:结合图示分析不同大洲国家 CO2排放多少,并综合各国经济发展及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其原因。

解答:由各大洲工业 CO2排放量图可知排放最多大洲为大于 50亿吨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从世界 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图中可看出排放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最少的为意大利,而最少的亚洲国家是印度。不同国家能量消费结构不同,其中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其消费比重占 50% 以上,而法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70% 的能源为核电。CO2排放量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分析温室效应的影响,及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的措施。

6.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解答:(1)通过读图及相关数据分析可知,按 A 预案全球自 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 10 年将升高约 0.30 0.32(取值范围),按 BC 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 A 预案分别低 1.1 1.5 1.62 。(2)组合三种预案温度上升曲线及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与 CO2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3)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有: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解决全球变暖遵循原则:共同性原则。原因: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7. 分析:通过图表、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地理现象及变化。

解答:(1)通过图信息可知,全球大气中 CO2体积分数在持续增加,从图 a增加幅度分析,结合纵坐标数值,增加不到 5倍。图 b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而 C 图中从 20世纪 60年代后气温值看,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值,故 AC 选项正确。(2)由三幅图综合分析可知:我国正处于冷暖交替的温暖期(温度曲线值比前一阶段高),且近五千年来气温波动值应在 3 以内。从 ab图可以看出近三十年,大气 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都呈上升趋势。故 BD 选项正确。(3)由 ab图可反映出近年来大气中 CO2比重上升,全球升温(温室效应)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有两极冰川融化,冰盖面积减小,干旱区更加干旱,而华北春季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旱情加重。故 AD 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