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人类生产活动与环境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
农业区位的选择转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发展。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价同类区域的特点。
二. 重点、难点:
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大多是以材料分析或读图方式呈现,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理清思路观点和结论,叙述力求符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又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本题型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确无误。
三. 学习内容:
(一)农业生产活动
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 特点:
(1)地域性——因地制宜。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
投入与产出:
农业投入——产生的一般模式
(1)投入:
① 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 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 劳动力。
④ 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 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 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
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
① 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 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 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
① 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 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分类:
① 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 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
1.
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产量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其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④ 水源:河流、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条件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郊农业——大城市周围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④ 劳动力:数量、素质——影响成本、质量高低
⑤ 土地价格——影响成本
⑥ 资金农业技术、科技——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
⑦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
⑧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⑨“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
⑩ 城市与工业区: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
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 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国——南菜北运
世界——区域专业化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 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 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 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① 小农经营
②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③
机械化水平低
④ 水利工程量大 ⑤
科技水平低。
2.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牧牛:美国、阿根廷。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① 分布:潘帕斯草原。
② 区位条件: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 交通便利,距海港近。d.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 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a. 培育良种牛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开辟水源d. 种植饲料。
④ 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我国靠天养畜,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恶化
借鉴: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商品农业
3.
商品谷物农业。
(1)含义: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种植的作物:小麦、玉米。
(4)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经营方式:一般是家庭经营。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① 地位:世界上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② 分布:中部大平原。
③ 优越区位条件:a. 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b. 便利的交通运输。c. 地广人稀。d. 高度发达的工业。e. 先进的科技。
④ 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美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我国——劳动生产率低、单产低;成本高。但可耕荒地多
借鉴:扩大规模和机械化降低成本;加强科技;加强农业一体化,延长生产链,提高效益
4.
混合农业:
(1)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① 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② 生产对象:a.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牧草、饲料作物。b. 饲养牲畜。牛、猪、羊。
特点: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2)新颖的混合农业:
① 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② 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 地位。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重要小麦出口国。
② 分布:小麦、羊毛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是最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③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a. 家庭农场为主。b. 规模大c. 机械化程度高d. 农产品多供出口。出口对象:英国。
④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a. 农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b.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c. 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⑤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自然条件(地形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距海近、靠近公路,市场稳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
⑥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地处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少。
⑦ 解决途径: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⑧ 与中国的比较:
差异:我国南方丘陵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
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多样性经营——南方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 ,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
市场灵活性——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四. 疑难突破:
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本课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 气候: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太阳辐射能、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是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② 地形: 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易于发展种植业。地形的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操作和技术改造,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实现。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及坡向的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③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不同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及其产量。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④水源:水源因素是对天然降水的补充,对一般地区而言,它仅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但对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
(2)社会经济条件
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促进条件,主要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和水平。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① 国家的政策和措施: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起着决定作用。
② 市场需要量:国内外市场需要量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要量。
③ 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烂的农产品更需要的。
④ 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刺激农产品品种及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乳肉禽蛋为重点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但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和冷藏设备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减弱。
农业生产 |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 |
河西走廊的棉粮祁连山冰雪融水 |
充足的光热条件;农业历史悠久 |
黑龙江省的大豆 |
东北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气候适宜 |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
水热条件好,水网稠密,洼地众多;居民有食鱼习惯 |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
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鲜奶不宜长途运输 |
古巴的甘蔗 |
水热条件配合好,土壤肥沃:国家政策的影响 |
⑤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是科技因素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但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需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4.
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变化: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如科学的市场预测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5.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区位因素 |
农业发展 |
气候 |
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
水源 |
年降水量少于 |
地形 |
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
土壤 |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
市场需求 |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交通运输 |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
国家政策 |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
科学技术 |
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
工业、城市的发展 |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 |
6.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
地域分布 |
生产特点或改良措施 |
|
水稻种植业 |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零星种植:美国、拉美、南欧、非洲) |
劳动密集型,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
|
大牧场放牧业 |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
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
|
商品谷物农业 |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注意美国的农业带。 |
|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
|||
混合农业 |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
|
7.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冬小麦播种3-5月,收割10-12月,剪羊毛:8-9月。
8.
其他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面向市场,饲养奶牛以获得牛奶及乳制品的密集农业,一般分布于大城市周围。世界主要分布区: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单一热带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密集型农场,分布于拉美、东南亚、南亚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企业化经营,雇工生产。重要热带农产品的主产国。地中海型农业:分布于地中海式气候区,园艺业发达,作物以葡萄、无花果、橄榄、柑橘、蔬菜、花卉及小麦为主,兼营畜牧。
9.
中国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典型例题】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 P 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分析:结合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相关农产品收入构成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
解答:(1)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等类型,混合农业是多种经营,而其他类型农业多单一经营。从题干中图示可知,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种类有小麦、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从右图也显示出收入构成的多样性。(2)花卉业生产的特点:一是面向城市市场,由于城市人口多,生活质量高,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二是要求交通便利,因为花卉存放时间短,需要及时送达客户;三是对自然条件(如水源、土壤、气候等)和管理技术要求高。所以,种植花卉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等。而 P 地恰好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1)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例。(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需求。
注意:农业土地利用构成与农产品收入及农业区域发展的条件。
[例2] 分析表中甲、乙两农业经营单位所在地区的有关资料,填表解答:
解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显著,气候中的光热和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所以从事农业生产,首先要从气候入手,然后根据地域特点,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别判断属什么气候类型,什么地域类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
答案: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配合状况:夏热干、冬温雨, 水热条件配合不好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 条件配合好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地中海型农业 水稻种植业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差异判断依据:劳动生产率较高,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单位面积投入的资金比乙高,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多 劳动生产率较低,单位面积投入劳力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传统生产方式仍占很大的比重,单位面积投入的资金比甲多,但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少
[例3] 农业区位对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正确的是( )
A.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一一我国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黄淮平原
B. 改造温度、调节湿度一一在冰岛能种出热带瓜果、蔬菜
C. 改造地形一一所有的山坡修筑成梯田
D. 对降水的调节一一修建水利工程
解析: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通过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双季稻的播种范围北移。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以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如玻璃温室内可种热带作物。但本题中所给的选项中第一题双季稻推广播种到了江淮平原而非黄淮平原;修筑梯田尽管是对地形因素的改造,但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否则,易造成水土流失,诱发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所以在这类地区应仍以发展林业和草山坡为主。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终年能有新鲜的热带瓜果蔬菜等供应,主要得益于利用地热资源建起的玻璃温室。
答案:BD
[例4] 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粮食最高产量 P = 0.075QTW S[千克 /(公顷·年)]Q:太阳辐射收入 [105焦耳 /(厘米2·年)]T:温度有效系数 = 无霜期 /365W :水分有效系数 = 降水量
/蒸发量(若大于 1时取值为
1)S:土壤有效系数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用沈阳数据)。(将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括号里)A.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4)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分析:利用资料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自然因素数值指标评价其对农业生产影响
解答:依据经验公式,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最高产量 P= 0.0076× 5.1× 105× 0.40× 0.9×0.8=11016[千克 /(公顷·年)]
答案:(1)题选
B。
(2)依据表中数据,限制青藏地区粮食生产的自然因素是 T 小、S小,在河西走廊表现为 W 小、T
小。
(3)江汉平原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T 大、W 大、S大。
(4)本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灌溉农业。
注意:利用各数据信息,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有利及不利条件。数据计算能力。
答案:C
[例5] 下面是美国、印度、中国三个国家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的对比柱状图,读后分析回答:
(1)A代表___国,B代表____国,C代表___国。你能说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按照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来看,A国属于_____,就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而言,它的突出特点是____和_____。B国属______,这种农业的基本特征是____,在我国的____和____也有分布,但是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3)C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
(4)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峰值。试分析要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今后将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解析:试题采用数据统计资料绘制成的柱状图为命题根基,然后,把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并一一移植到这个根基上。包括高一地理上册的农业生产活动,高一地理下册的世界和中国的粮食问题,高三地理中的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初中地理中的南亚印度等知识。
答案:(1)中国;美国;印度;按人均粮食占有量,美国为l
(2)水稻种植业; 劳动密集型农业,实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属自给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东北;新疆
(3)水稻;小麦;水稻种植业
(4)①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 保护耕地和开发后备耕地资源;③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④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利用非粮食结构;⑤ 节约粮食;⑥ 提高粮是综合生产能力;⑦ 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澳大利亚的小麦收割季节和剪羊毛时间分别是( )
A. 8、9月份和10、11、12月份 B. 3、4、5月份和6、7月份
c. 10、11、12月份和8、9月份 D. 6、7月份和3、4、5月份
2. 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 )
A. 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c. 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
D. 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3. 读我国农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农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A. 农业结构仍不合理,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
B. 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超过种植业才是合理的
c. 林业比重的下降说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好
D. 由于我国粮食需求量大,所以畜牧业产值不能超过种植业
读下表,判断4—6题。
国家或地区 |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
复种指数(%) |
谷物单季产量(吨/公顷) |
美国 |
176950 |
54 |
5.8 |
加拿大 |
45560 |
53 |
3.1 |
澳大利亚 |
51885 |
35 |
1.9 |
俄罗斯 |
1260008 |
40 |
1.2 |
日本 |
3765 |
57 |
6.0 |
泰国 |
51089 |
77 |
2.5 |
印度 |
297319 |
87 |
2.3 |
印尼 |
181157 |
110 |
3.9 |
中国 |
95467 |
164 |
4.5 |
世界 |
1379680 |
62 |
3.2 |
4. 关于表中复种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种指数低于60的国家是因为其耕地所在纬度位置较高
B. 复种指数高于80的国家都有热带季风气候
C.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低与其农业经济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D. 复种指数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5. 下列关于表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是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B. 印度耕地面积大是因为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印度是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D. 日本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小
6. 日本和美国的谷物单季产量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国农业生产都以大农场经营为主
B. 两国谷物生产都以小麦种植为主
C. 两国都是世界重要的谷物出口国
D. 两国都重视生物、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回答7—9题:
7. 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 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 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 投资多,能耗大
8. 面对人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 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D. 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9. 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 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 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 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读海南岛地形结构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 关于a、b、c三地年降水量多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a>b>c B. a<b<c C. b>a>c D. b>c>a
11. 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
A. 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B. 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 建设山区热带农业
D. 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12. 近年来,海南岛发展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 )
A. 特区的优惠政策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优越的气候条件
D.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作物)种植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 。
(2)乙图是该地区的某工业城市周围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图,请判断B、C、D三个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1. C 2.
D 3. A 4. C 5. D 6. D 7. A 8. A 9. D 10. D
11. A 12. D
13. (1)玉米;地处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分布有大面积的有机质含量
很高的黑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
(2)B地适宜发展为乳牛业生产基地,乳牛业所需饲料多,产生的废物也多,不宜靠近城市。同时,B地靠近公路,乳制品运输方便快捷;C地不适宜发展为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c地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大量城市污水汇入河流,水质受污染,不易作灌溉用水;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由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靠近城市的c地种植蔬菜会受到烟尘、有害气体的污染;D地适宜发展为经济作物种植区,距城市较远,地价低,耕地广,便于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