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复习 第三章 声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 知道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5. 了解回声及其应用。
6. 控制噪声的方法。
7. 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特点和应用。
学习本章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要知道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做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要知道声音在空气中
三. 知识点分析
声 知识结构
声
1.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较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
3. 回声现象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vt
4. 乐音的三要素:
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
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小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同是乐音, 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因为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高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这个人高声喊叫,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大、响亮。而在说这个演员唱的是花腔女高音,这里的“高”音指的音调高。
除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三要素之一。因此,即使用胡琴和小提琴演奏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人们也可以分辨出来,感觉到它们的不同。
5. 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6. 乐音与噪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乐音与噪声:
第一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区分。凡是那些发声体振动有规律的,发出的都是乐音。而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则是噪声。
第二方面,从环保的角度来区分,凡是那些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7. 超声与次声
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正常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8. 超声的应用
9. 次声的危害
【典型例题】
例1. 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 有发声物体存在
B. 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C. 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
D. 人看到发声物体的振动
解析: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二是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耳膜的过程。
A项是错误的,认为只要有发声物体存在,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不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介质传播尽管物体振动,人们也听不到声音。C项错因为真空不能传声,D项错因为声音是被听到的而不是被看到的。
正确答案:B
考点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知识点。
例2. 对离你
解析:人与高墙相距
因为这时间t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正确答案:0.059,不能,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考点分析:考查的是回声测距的知识点。
例3. 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秒。那么实际成绩是多大?
解析:计时员听到枪声时,运动员早已跑了一段时间,实际成绩应当加上这段时间。
解:设声速此时为
答:此人百米跑的成绩应为10.3秒。
考点分析:考查回声定位。
例4. 我国已成功完成了“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载人飞行,宇航员在空船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即使面对面也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互相交流,其原因是( )
A. 用通讯设备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音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解析: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不能是真空,太空舱里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可以像在地球一样互相交谈,而飞船外的太空是真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因此即便宇航员靠的很近也不能听见对方的说话声。
正确答案:B
考点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知识点。
例5.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色会逐渐改变 B. 音调会逐渐降低
C. 响度会逐渐降低 D.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会改变
解析:A错因为发生体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没有改变,B错因为频率不随传播距离的远近而改变。而响度与发生体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所以响度逐渐减小。
正确答案:选C
考点分析:考查音色、音调、响度的区别。
例6. 用烧水壶往水瓶里灌水时,凭经验,就可以听出水瓶里水装得满不满,为什么?
解析:水瓶里有空气柱,灌水时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变短,因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即音调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引起音调的变化,所以凭经验就可以听出当水被灌满时的什么声音了。
考点分析:考查音调的决定因素。
例7. 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解答:无线电波大约每秒钟传播30万公里。因此,可以认为两处的收音机是同时响起最后一响的。声速为
例8. 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响的音叉溅起水花,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正确答案:空气
考点分析: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及声音传播的介质。
例9.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要听到回声,障碍物距发声体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____。
解析:
S=vt
=
=
回声是发出的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又返回后听到的声音,所以障碍物距发声体最近的距离为
正确答案:
考点分析:考查回声测距的知识
例10. 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的,在一次闪电后约3秒才听到声音,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多远?
解析:光速非常快,可以认为从看到闪电开始到听到声音这段距离时间为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由v=S/t得出S=v×t
正确答案:由v=S/t得出S=v×t=340×3=
考点分析:考查声速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重点部分。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 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是由振幅决定的,_______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______是由发音体决定的,三要素中_______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物理学中的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_______,而声音的“大”、“小”则只用来描述___________。
3. 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犷,女生说话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______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的______________不同。
4.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到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生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____传到耳内。
5. 如图甲所示,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把鱼诱入鱼网,这表明水能够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这“土电话”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6.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 真空不能传声
D. 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 把闹钟放在钟罩内,不断地抽出罩内空气,则听到闹钟走时的声音将(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3. 增大响度的有效办法是( )
A. 加快物体振动的快慢 B. 增大物体振动频率
C. 增大人与声源的距离 D. 减小人与声源的距离
4. 声音在空气、煤油、水和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在( )
A. 水中
B. 空气中
C. 铁中 D. 煤油中
5. 雷雨天的雷声是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发声的( )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液体和气体
6. 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以上三者都有
7. 拿一枚硬币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梳子上慢一些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以上三者都有
8. 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
A. 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
B. 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
C. 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
D. 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
三、简答题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试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音调,响度,音色;响度,音调,音色,响度
2. 音调,响度
3. 音调;声带振动频率
4. 木棒和牙齿
5. 传声、固体
6. 逐渐减小;听到的铃声逐渐增大,真空不能传声。
二、选择题
1. A 2. C 3. D 4. C 5. C 6. A 7. B 8. C
三、简答题
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可沿土地传播,且土地传播速度比空气快,能使侦察兵及早知道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