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心理辅导之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例子1:一名初三男生,有一天突然就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更不肯去上学。父母怎么劝都没用。程教授与他沟通后,得知小时候他父母一吵架,他就爱躲在被窝里,捂住耳朵。而这次不肯上学的理由是,担心走在路上裤腰带会掉下来。

  分析:这名考生逃避上学其实是在逃避中考,“鸵鸟”心理使他害怕去上学。这是中考前的高焦虑症的一种极端表现。

  例子2:家住屏西的林女士脸上愁眉不展,她说,儿子上次月考分数考得不好,她多说了几句,儿子就和她拌嘴,情绪很不好。这几天快要中考了,她也不敢去询问孩子的复习情况,甚至不敢在家大声讲话。

   与孩子一起紧张的父母并不是少数,家长的紧张又反过来加重了孩子的紧张。

例子3:我是个初三的学生,今年6月即将参加中考。只剩50几天了,面对这场考试,我有无限的压力。妈妈说:“如果你考上市重点,我就让你在暑假学古筝。”爸爸说:“如果你考上重点,我就奖你3000元。”爷爷奶奶说:“如果咱孙女考上重点,咱出钱让她去旅游。”

  唉,家长们就是这样,拿物质来“引诱”我。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实力要想上重点,难上加难。我现在一想到中考,心跳就会剧烈起来,这是以前所没有的,现在我思维似乎也不太受控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反应常干扰我上课,也影响到课余的复习进度。

例子4:小月是初三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不偏科,复习时很认真,但是模拟考试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以前考试没有什么压力,也不紧张,但自从二模考得不理想后,感觉压力很大,没有了以前的自信。老师和家长都说她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马上就要中考了,她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能在中考时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

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次考试,作为学生,可谓"久经沙场"了。可是,仍然有不少学生"谈考色变".一位学生在求询信中写道:"我平时十分认真的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各种练习总是优良,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一到重大考试,情况就不如平时,而且一次比一次糟……"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养兵千日时(日常学习)感觉良好,可用兵一时之际(考试)却发挥不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调查表明,不少中学生考前睡不好,吃不好,甚至一听考试就紧张。那么到底应如何适应考试,掌握考试的主动权呢?

考前心理准备:即是指在考试前通过对主客观情况的正确分析和自我调整,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状态。

首先,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有不少学生想考好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物质奖励,有的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这些由外部动机支配下的考生一般在考试中出现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敷衍了事或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只有在内部动机作用下的考生才会把考试作为自己已有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检验,是战胜自我、挑战意志、锻炼能力的一次考验。每一个考生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考前“高焦虑”产生原因有两点,一是担心失败与真的失败混淆在一起,二是把中考失败看得太可怕。

对策:A、要看到中考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次经历。以一个平常心去中考,不要对自己期望值太高,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每天问自己:今天我比昨天进步了多少。

      B、将“尽力而为,当可问心无愧”写下来,贴在自己的床头,多看看,铭记在心。

      其次,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考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必胜信心、是防止“晕场”的有力保证,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

考试动机水平要适度。一般来讲,中等强度的动机效果最佳,或强或弱都不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考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考试难度制定出目标。既不能高估自己实力,也不能低估自己的水平,当你认为考试难度较大时,可以降低你的动机水平,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个略低于分数线的假想目标,达到此目标就为自己真实能力的实现,这样你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参加考试,减轻压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再次,控制好考前情绪。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良好的情绪和冷静的头脑。考前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则很有可能导致考试失败。导致情绪低落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心境不佳,生理低潮和疾病等。此时将每月、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的安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若严格按照时间表学习,几天后涣散情绪就会消失。

其他办法:

创设轻松的环境

  尽量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维持日常生活习惯、饭后听听音乐,晚上看二三十分钟的新闻报道,并不影响学习,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另外,做习题时间长了,要注意调节,到室外散散步、打打球、弹弹琴琴,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投入中考。

  除了要调整好情绪,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重视科学用脑,不要开夜车还要注意起床不要离考试太近,起床后应活动一下。

  物质准备除了生活上吃一些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外,还应做好交通工具、学习用品防暑、生活用品的准备。

    运用技巧消除不良心态

  调息放松法

  一种最简单但可能颇为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

  具体的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把肺想像成一个气球,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直到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胀起。保持这个状态两秒钟。再慢慢、轻轻地吐气,观察自己的手向靠近身体的方向移动。连续做上四至十分钟甚至更长。

  想像放松法

  想像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或场景的想像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些画面和场景可以是大海、滑雪、躺在小舟里在平静的湖面上飘荡,等等。

  肌肉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比上面的两个方法复杂些也难些,但也是最常用的专业放松方法。

  头部放松用力皱紧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皱起鼻子和脸颊部肌肉,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舌头抵住上腭,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10秒钟后放松。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下弯,努力使下巴抵达胸部,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肩部肌肉放松将双臂平放体侧,尽量提升双肩向上,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所谓放松是指努力体会肌肉结束紧张后的舒适、松弛的感觉,比如热、酸、软等感觉。每次可用1520秒钟左右的时间来体会放松感。适当的文体活动,防止受伤。最后,制定考前复习策略。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有些考生将希望寄托于老师的通领复习而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考生都应该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进程。立足于教材,将各门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同时要重视旧错的收集整理,最佳做法是:将这些错误"集中关押,登录在案",在临考前,将这些错误"突击提审".提醒同学们一下。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考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来缓解压力。

考前准备好考试用品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有可能先察看一下考场,熟悉一下考试环境,找到自己的座号。总之以身体舒服,头脑清醒为原则。

考试策略与技巧。有许多考生虽然平时成绩优秀,可是正是优秀的他却意外的考砸了,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考试的策略与技巧直接关系到考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发挥。

入场前,如仍处于紧张状态,可以作几次深呼吸,两节广播操,哼几句流行歌曲,想点与考试无关使自己高兴的事,积极参与同学间谈笑来转移注意力,冲淡紧张情绪。从考场上说起,坐在考场上,监考老师一进来都很严肃,宣布考试纪律,开封发卷,这时有的同学就开始慌了,或者是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脑子很乱,再加上周围的干扰,都会使你心烦意乱。这时就需要马上进行心理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深呼吸法,深呼吸的要领是吸的时候要满,要深,吐的时候要慢,要吐长气。第二种方法是紧张肌肉法,通过紧张肌肉的方法达到全身放松。要让全身所有可以控制的肌肉都紧张起来,可以和深呼吸结合起来,憋一口气,全身用力,皱眉,用力闭眼睛,咬牙,脖子用力地动,肩膀用力地压,胸部绷紧,大腿、小腿、腰部、臀部、胳膊、手指全身用力,至到这口气憋不住了,然后你慢慢吐气,一边默念“放松、放松”,特别是头部要多念几遍,“额头放松”,“头皮放松”,“面部放松”,“颈部放松”。全身从头到脚,经过充分紧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

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考试前提醒自己“要认真审题,不要马虎,粗心大意”,这是一个消极自我暗示,带来了负性情绪,容易使她紧张,越不想发生的事越容易发生。考前把消极自我暗示改为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包括行动和结果,不包含“不要”、“不能”、“不行”等负性词语。例如小月可以这样暗示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看清每一个字,我能行”

  当然要真正解决过度的心理紧张,主要靠你的自信心。你要看到你自己的优势,多想想自己的实力,自己的长处。应看到你自己的基础很好,很扎实。因此考试一定没问题。即便真正遇到难题也不要慌,要想到这个题我虽然不会做,别的同学也可能都不会做。

一科考砸没情绪

 一些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认为考砸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因为太难,而算不上考砸。所以考砸一两门应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因此而影响心情,耽误了接下来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