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事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己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

呢?(用舌头舔一舔或吃一点儿试试)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

(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申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

奴仆:奴隶、仆人。

谋臣:参与出谋划策的臣子。

万般无奈:极其没有办法。

后患:后来的祸害。

(2下联系上下文理解:

免除:免去,除掉。

建议:提出的主张。

表示: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态度、思想等。

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3)一般了解:

会稽:地名,在浙江绍兴。

勾践:春秋时越国国王。

夫差:吴国国王。

4、其他自然段里的生字词:

吴国:古国名。

舂米:把稻谷放在石槽里捣碎去壳。

耻辱、屈辱:受到压迫和侮辱。

转弱为强:课文指由原来的弱国变成强国。

5、出示生字:吴  勾  示  谋  臣  灭  免  患  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部件法:"串"、"心",患;"二"、"小",示;"口"、"天",吴;"亏"、"义",议。

熟宇助记忆:免,"兔"字少一点;丫卜"士卜字去掉"十",换上单人旁"丫";勾,"句"字去掉《□",换上"A"(前)。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卞"和"某","践"是"足"字旁加"线"的右半边,教者应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教者引导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6、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串"的一竖稍稍露出下面的"口"。上面的"□》要写得扁而略窄,下面的"□》要写得扁而偏宽,稳稳托住上面的"口"。

(2)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的下方,最后一笔竖弯钩,"弯钩"部分要向外延伸。

(3)用钢笔描红。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表示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中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3)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A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B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

(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春米推磨,受尽屈辱  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春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

(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

(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简要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  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   吴王答应勾践请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  住  做  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  晚上睡在  挂苦胆  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里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